输穴,①同腧穴。泛指全身穴位。输,古与俞、腧通。故亦称俞穴或腧穴。详见腧穴条。 ②五输穴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注为输。”意指脉气至此已较强盛,如水流能注输于深处。输穴多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阴经的输穴是本经的原穴,阳经的则不是。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时间时...
现临床多用于各种风湿痹证,肿胀疼痛的治疗,但阴经输穴与阳经输穴治疗肿胀疼痛有所不同。 阳经之输穴在治疗肿胀疼痛方面可治疗循经通路上的多处病痛且病位较表浅之”外经“病变。 阴经之输穴治疗肿胀疼痛的病位较深,治疗疼痛的范围也较为局限,主要为相应脏器的疼...
百度健康内容审核团队优选 所谓的五输穴,其实就是十二经脉分布在人体的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重要的输穴,包括:井穴、荥穴、腧穴、经穴以及合穴,五腧穴由于与五行相配,所以又称为五行腧。 五输穴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五输穴里面的井穴是适合用于病在脏的神志病方面的治疗,比如小儿惊风、胸肋胀满等。 其次,...
病情分析:足太阳膀胱经的五输穴包括井、荥、输、经、合五个穴位。具体分别为: 1.井穴:至阴。位于小趾末节外侧,指甲角旁。 2.荥穴:通谷。位于足背外侧,第五跖趾关节前。 3.输穴:束骨。位于足背外侧,当第五跖骨粗隆后下缘凹陷处。 4.经穴:昆仑。位于外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5.合穴:委中。位于腘横纹...
输穴:太渊(肺)、三间(大肠)、陷谷(胃)、太白(脾)、神门(心)、后溪(小肠)、束骨(膀胱)、太溪(肾)、大陵(心包)、中渚(三焦)、足临泣(胆)、太冲(肝)。经穴:经渠(肺)、阳溪(大肠)、解溪(胃)、商丘(脾)、灵道(心)、阳谷(小肠)、昆仑(膀胱)、复溜(肾)、间使(心包)、支沟(三焦)、阳辅(胆)、中封(...
穴位配伍:内关、三阴交主治无脉症。 太渊穴、大陵穴、神门穴用七星老斗"神炉"艾灸器施灸如下图: 2、大肠经:三间穴 三间穴位的作用 ①齿痛、咽喉肿痛; ②腹胀,肠鸣; ③嗜睡。 现代常用于治疗扁桃体炎、咽喉炎、痢疾肠炎等。 3、心包经:大陵穴
临床上如井穴可用来治疗神志昏迷;荥穴可用来治疗热病;输穴可用来治疗关节痛;经穴可用来治疗喘咳;合穴可用来治疗六腑病症等。 这就是《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提出的“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
”即病在脏邪气深,应刺井穴;疾病变化显现于面色时应刺荥穴;病情时轻时重者,应刺输穴;疾病影响到声音发生变化的,应刺经穴;经脉盛满而有瘀血现象的,病在胃经,与那些因饮食不节引起的消化、营养方面的病一样,治疗时都应剌合穴。三、根据经络病候 《难经·六十八难》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
足少阴肾经的五输穴分别是:井穴涌泉穴,荥穴然谷穴,输穴太溪穴,经穴复溜穴,合穴阴谷穴 井穴——涌泉穴 涌泉穴,是神经的第一个穴位,是神经的井穴 《黄帝内经》里提到:“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 它是肾经的源头,把它养好了,肾气就会源源不断,可以补肾壮阳,强筋健骨,让我们耳聪目明,腰膝有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