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识转智,便是整个修心的历程,亦称为“转识成智”。因获得智慧,也就是七识转成四种智慧。先说第六识,第六识转成妙观察智,意即原本能分别外在事物的功能源于第六识,待其转化为智慧时,便不再从原有的分别立场看待事物,而是洞见事物的本真模样。这便是妙观察智,故而悟道之人看待事物透彻明晰,因其心...
“转识为智”的意思是,要通过学习知识和思考之后获取智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也就是说,只有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获得真正的智慧。 在现代社会中,知识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例如上学、阅读、参加培训等。但是,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被真正的理解和运用,因此,实践和思考是获取智慧的关键。 “转智为...
“转识为智”和“转智为仁”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如果说“转识为智”是人们获取智慧的方法,那么“转智为仁”则是人们利用智慧来实现仁爱的目的。在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中,重视的就是智慧与仁爱的统一,智慧要服务于仁爱。众所周知,鲁迅先生曾说:“人生的第一要务便是加强自己的智慧。”他再次引用了“转识...
所谓“转识成智”是指,人生烦恼源于人的意识、末那识和耶赖耶识,要祛除烦恼、超越生死,就需要通过修行,将意识转化成妙观察智,将末那识转化成平等性智,将阿赖耶识和眼、耳鼻等识转化成大圆智镜。这,大约就是佛典常说的“转识成智”的主要内容了,可见,通常所谓的“修佛的实质就是转识成智”,所言...
“若转识为智”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因梦有悟》。“若转识为智”全诗 《因梦有悟》唐代 白居易 交友沦殁尽,悠悠劳梦思。平生所厚者,昨夜梦见之。梦中几许事,枕上无多时。款曲数杯酒,从容一局棋。初见韦尚书,金紫何辉辉。中遇李侍郎,笑言甚怡怡。终为崔常侍,意色苦依依。一夕三改变,梦...
小提示:"若转识为智,菩提其庶几。"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菩提庶几 全诗 原文拼音版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
“转识为智”与“转智为仁”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它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价值,都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应该不断追求的目标。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要不断地加强对世界的认知,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同时将智慧转变为一种美好品质,为社会和他人做出更多的贡献。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成就一番辉煌的人生...
而佛学中的“智”是自性,是智慧的种子,可对应于现代心理学中的“超个人”概念,这样的类比之下,转识成智即可理解为从意识自我走向无意识自性的过程,以满足现代人在精神需求上的自我实现需要。正心正举 现代人如何转识成智,消弭两者之间的割裂,那就需要营造一个丰富的文化创造和体验的空间,借助多元的、...
一、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 也就是我们的前五识所看所闻到的东西,所嗅所尝的东西,所受的东西,通通都不是真实的,都是六尘缘影合和而来的,没有实体实物,如同是吹起来的水泡泡一样都是心幻化而来的。 如何证明呢?比如你用眼睛看到前面有一辆车,请问这辆车有没有跑到你的眼睛里去?没有,请问有没有跑到你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