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内,企业运营和金融机构的资产组合均面临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压力,这其中蕴含巨大商机,可以催生金融创新。”6月25日,中国责任投资论坛理事长、商道融绿董事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UNEP FI)中国顾问郭沛源在2024年中国责任投资论坛(China SIF)夏季峰会上如是说。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蓬勃发展,已...
央行研究局表示,“下一步会将气候变化相关因素全面纳入转型金融政策及工具设计”。这包括完善标准体系、强化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要求、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发展转型金融产品和市场以及推动地方先行先试等。地方碳金融创新已“遍地开花”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的专栏文章强调,在协调推进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发展过程中,要立足国...
然而,现在能够正式贴上“转型金融”标签的绿色融资,只占绿色融资总量的1%左右。之所以转型金融的业务量很小,我认为主要存在如下七个瓶颈:第一,缺乏对转型金融的明确界定标准。2022年,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在编制《G20转型金融框架》时明确指出,没有转型标准就没有转型金融。在缺乏界定标准的情况下推动转型金融,...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近日在接受新华财经专访时指出,“未来国家级的、权威的转型金融目录一旦出台,预计我国转型融资工具的使用会出现爆发性增长。中长期来看,转型金融涉及到的融资量会超过支持纯绿项目的融资量。”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
转型金融是支持高碳行业、企业和项目向低碳转型的金融活动。作为绿色金融的重要补充,转型金融将资金支持范围扩大到绿色金融难以覆盖的“棕色”领域,对促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近期,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书系新书《中国转型金融发展研究》出版。在书中,CF40成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
首先,2024版目录新增“低碳转型”相关内容,充分体现“双碳”目标导向,有助于我国转型金融标准的出台,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本次2024版目录最重要的一个更新即新增了“低碳转型”相关内容,这将成为我国转型金融标准建设的重要基础,有助于推动...
在转型金融领域,我国虽已起步,但还面临七个瓶颈,包括缺乏对转型金融的明确界定标准、企业缺乏编制转型计划的能力、转型金融产品单一、缺乏激励机制、缺乏公正转型的考量、机构能力不足、转型企业与绿色科技对接不畅等。 一、绿色低碳投资需求的估算口径 过去几年,社会上有很多关于未来30年中国绿色低碳投资需求的预测数据...
国际上对于转型金融的标准也不完全一致,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国际上最早官方层面提出转型金融方案,明确转型金融类别及相关标准的,是《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方案提出:“只要高碳产业符合技术筛选标准,即可为减缓气候变化目标作出重大贡献”,即可获得金融支持,但其前提条件是“其产业在...
”马骏称,因而为了支持它们转型,必须要有一套政策框架,引导社会资本,尤其是私营部门的资本来参与到转型的经济活动当中,这就是G20为什么要制定转型金融框架的大背景。必须明确转型金融标准 从2022年年初开始,历时10个月,由中国和美国共同主持的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起草了《G20转型金融框架》。今年11月,G20...
作者|马骏、郭建伟、赵钢柱‘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马骏系院长’文章|《中国金融》2023年第15期 区别于绿色金融,转型金融主要是为高碳行业低碳转型提供资金支持,有助于在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有效降低金融系统因“资产搁浅”而产生的转型风险。全球主要经济体非常重视转型金融,在基础制度建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