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认同与现代性】「观点:身份认同以前就有,进入现代后,又重新返回:」霍尔认为,身份/认同的最初思考是与启蒙哲学以来的现代主体哲学密不可分。在《族性:身份/认同和差异》(“Ethnicity:Identity and Difference”)中,他曾明确表示自己所关注的是“身份/认同问题的返回”(return of the question of identity)。
面对国际社会中的文化霸权和由文化“位势差”可能导致的文化涵化现象,应当发掘非遗蕴含的中国文化特点,通过区分非遗的传承空间、生产空间、表演空间,建构非遗的新体系和新价值,确保非遗自身的活力。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的设计,应该从激活...
历史上的罗马帝国、波斯帝国在分裂之后就再也无法还原了;中国历史上同样存在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这样的分裂时期,可中国每次分裂之后过一段时间又会重新以一个大一统国家的形态出现。 这种差异说明中国人在身份文化认同上是一致的。罗马帝国治下的各民族并不都自认为是罗马人,波斯帝国治下的各民族也并不都自认为是...
答:身份认同(identity)是对主体自身的一种认知和描述,包括很多方面比如,文化认同、国家认同。由于文化主体之间的不同所以需要主体的身份认同,文化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身份认同的嬗变。身份认同主要是文化认同问题,主要由主体的个体属性、历史文化和发展前景组成。身份认同感和身份认同度则表征个体在诸多文化个体间的身...
框架的一端是碎片拼凑的文化、历史和传统的同一性,另一端则是利于西方的价值认同和层级关系。西方话语“固化”身份位置,构建“成问题的”权力秩序 西方话语将文化身份构建成为“同一、真实的自我”是一种固化的、成问题的身份位置关系。西方话语中的“同一”身份构建了区分性位置关系和排他的权力秩序。身份“问题”...
文化身份就是非常典型的作为资格论证的自身认同。文化身份既然是资格论证,就当然在价值判断上不讲道理。在价值判断上不讲道理其实是合理的,因为它本来就是对自身的一种价值辩护,当然不能去为他者辩护。可是假如一种文化身份在概念上和事实上不讲道理,则又只能产生无效的身份。现在流行的一些作为文化身份的概念,...
从人类学的视角来看,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们相互影响、交织在一起,并在个体和社会之间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讨人类学视角下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研究,并从不同维度加以阐述。 一、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的概念与特征 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自身所属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感,既包括自我认同,也包括...
以“上海市民的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为主题的建投读书会·澎湃北外滩《上海纪》新书发布会于2023年8月22日下午在建投书局·上海浦江店的传记图书馆正式开展。上海市虹口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强,虹口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明,学林出版社副社长楼岚岚,澎湃新闻副总编李嵘出席本次活动,并为...
生死抉择、身份认同与多元文化 谢灏/文明朝史家陈邦瞻在其《宋史纪事本末》中提道:“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也……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乎?非慕宋而乐趋之,而势...
1. 文化身份认同不仅仅是“寻根”,而是在“寻根”中面向未来。也就是说,“我是谁?”的问题依赖于“我应该到哪里去?”“我要成为谁?”的解答。 2. 文化身份具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主观性和客观性,它既是一种现实,也是一种建构。 3. 文化身份的“建构”既包括他人对“自我”的建构,也包括“自我”的建构。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