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佳县,一大半的人都找路生梅看过病,有的家庭,在祖孙5代人的成长记忆中都得到过路大夫的恩泽。路生梅的手机从不关机,预约看病的电话、微信很多,她的电话号码被佳县人称为“路大夫热线”。50多年前,刚到佳县人民医院时,路生梅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因为病人非常信任这位从北京来的年轻医生,什么病都找她看。
人物简介路生梅,女,汉族,中共党员,1944年1月生,北京市人,陕西省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路生梅坚定“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信念,坚守“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诺言,守护孩子健康,服务一方百姓,用赤诚的医者仁心守护着革命老区人民的生命健康...
【学英雄模范】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丨路生梅: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扎根 只身从北京到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从医从一名儿科医生自学成为“十八般武艺皆通”的全科医生为了妇女儿童的健康推广新法接生、科学育儿为落后的小县城建起第...
她把毕生所学都投入到建儿科的准备中。1984年,佳县人民医院终于有了独立的儿科。路生梅作为科室主任,秉承了北京协和的治学标准和医学院的人文精神:岗位上绝对不能有空档,病历书写绝不能出现佳县方言,得用专业术语;治疗方案不能千篇一律,疑难病例讨论、死亡病例讨论、医疗事故分析都要一一落实……科室的郭粉莲大夫...
“人民医护工作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路生梅:作为医生,“生命不息、服务不止”,我觉得这个承诺要比服务50年的承诺还要难。路生梅:服务50年的诺言 已写了56年 陕北的冬天干涸而漫长,24岁的北京姑娘路生梅刚刚从首都医科大学儿科专业毕业。她响应国家号召,只身来到陕西佳县。这座贫困的陕北小城,仅仅是来到这里,...
1968年,路生梅从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毕业,来到偏远的陕西佳县,成为佳县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那时,自小生长在北京的路生梅还想象不出这里的艰苦。由于医生数量少,儿科专业出身的路生梅很多时候要承担内外科、妇科、中医科等其他专科的工作。经过刻苦的学习和实践,路生梅渐渐把自己变成了全科医生。在医院...
和陕北汉子生俩孩后,1981年,北京大学生路生梅:永远不会抛下你 1968年底,一辆沉闷的货车颠簸着抵达了陕西佳县。车上,一群身穿厚重羊皮袄的农民聚在一起,其中一位大眼睛的姑娘格外引人注目。尽管风尘仆仆,但她清秀的眉目显露出她是一位从大城市来的知青。她的名字是路生梅,年方24。大学毕业后,她响应号召...
连路生梅自己都没有料到,这一去,她竟然会嫁给一个陕北汉子,为他生儿育女,一待就是一辈子。01 从北京到佳县有多远,路生梅不知道。出发之前,家人为她查了路线,先到西安,再转乘火车到铜川,然后搭大卡车到佳县。到西安后,她坐在一个饭摊前,大海碗端上来了,热汤里泡着掰成小块的饼。胃里一阵翻江...
路生梅路生梅,女,汉族,中共党员,1944年1月生,北京市人,陕西省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她响应党的号召,来到西北革命老区的基层医院,始终坚定“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信念,坚守为贫困地区人民服务50年的承诺。她推广新法接生、科学育儿、儿童计划免疫,大幅降低当地婴儿死亡率,累计接诊患者...
9月23日,在佳县人民医院路生梅工作室,路生梅利用空余时间学习。来自人民—“到最艰苦的地方去”“1968年12月8日,我一路乘火车、搭卡车,颠簸着朝佳县走……”9月14日,在榆林市委党校,路生梅分享她的“陕漂”故事。路生梅讲得动情,同学们听得入神。时间穿越到1968年那个寒冷的冬天。在一声声鸣笛中,24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