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探讨以下三个问题一元 代路总管府制度的形成二各地总管府的建立过 程三元代路级管理体制。本文认为金末战乱 和世侯割据打乱了金代路级管理体制元初忽必烈整 顿地方机构实行军民分治集地方民政、财政、司 法之权于总管府从而建立新的路制。忽必烈在建立 新的路制过程中重新析分中原地区路级政区...
历史官职> 路总管府 官署名。金于五京置路,其外又有十四路共为十五路,此外一度又置合懒路与婆速府路。路的主管机构为总管府。总掌一路军民之事。设都总管一人,秩正三品,掌统诸城隍兵马甲仗,总判府事;同知都总管一人,秩从四品,掌通判府事。惟婆速路同知都总管兼来远军兵马事;副都总管一人,正五品,所...
元朝路总管府推官初探 韩清友 摘要:元代路总管府推官在继承唐宋基础上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地方刑狱专属路、府推官掌管,适应了司法专业化的要求;元中后期推官还参与地方庙学修建、碑记的撰写、地方建设及军事活动。大部分推官出身于官宦和士人家庭,由通晓元朝文化的汉人担任,随着元朝政权汉化深入和社会形势的变化,推官中...
《济宁路总管府记碑》,元至元二十四年立,记叙了济州由州升府再升路的过程,并且说明了一个事实:受黄河决口、改道的影响,济州(济宁府、路)治所在200多年里一直在巨野与任城(现济宁任城区)之间转移。此碑文载道光《巨野县志》,题目后有“在北门外真武庙后漫地中”的附注。现此碑仍存,在巨野县北关外。...
总管府是元朝设于各路的官署名,主要管理地方司法民政事务,兼管劝农事,置达鲁花赤、总管、同知、治中、判官、推官、经历、知事等官。碑文所列官职即是按照这个顺序来刻制的。根据碑文记载可知,保定路总管府的主要官员任职时间虽长短不一(最长的有四年,最短的只有十个...
大都路总管府秩正三品,属中书省。设达鲁花赤、都总管、副达鲁花赤、同知,管理大都一路民政。属官有治中、判官、推官、经历、知事,所辖机构有大都路兵马都指挥使、左右警巡院、大都警巡院、司狱司、提举学校所;辖境有县六、州十。其中宛平、大兴二县治所在大都城内,称为京县。
元朝路总管府推官初探
元代路总管府的建立及其制度 【作者】张金铣 【作者简介】作者张金铣 1965年生 安徽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一 元代路总管府制度的形成 二 各地总管府的建立过程 三 元代路级管理体制。本文认为 金末战乱和世侯割据打乱了金代路级管理体制 元初忽必烈整顿地方机构 实行军民分治 集...
如图是中国古代某朝代的一张残缺官职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里大都路总管府平章政事森都总管达鲁花赤上都留守司兼本路总管府肃政廉访司肃政廉访使宣慰司宣慰使T道—路总管府哥总达鲁花赤府州 A. 秦朝 B. 唐朝 C. 宋代 D. 元朝 答案 [答案]D[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图示中“腹里”、“达...
大德七年造袁州路总管府铜权 名称:大德七年造袁州路总管府铜权 时代:元 分类:度量衡器 尺寸:通高8.2cm,腹径3.7cm,足径3.6cm 说明: 扁方形钮,圆穿孔,扁盖形,平肩,弧腹,最大腹径在肩下,下腹内收,束胫,胫部有一凸弦纹,喇叭状饼形足,足底微上凸。腹部前后刻“袁州路总管府·大德七年造”直书六行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