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品中亦非全是门阀士族,像晋代的一些草野廉退之士或寒门儒素,可以通过朝廷求贤的途径而得到上品,并由此获得充当某些高职高级官职所需要的乡品资格,因而被称为“二品系资”。📈 在名列上品的门阀士族中,门第高者起家官品则高,门第低者起家官品则低,所以门阀等第的高卑决定着起家官品之上下,这就是上品与...
所谓起家官,即指本时期⼈物出仕时所任的第⼀个官职。这决定当事⼈的发展潜⼒和发展⽅向,也是与⼈物门第结合紧密的⼀项指标,乡品和官品存在⼀定的对应关系(具体怎么对应各家说法不完全相同)。最⾼的待遇,是皇亲及三公⼦弟,常见五品起家。——元宏改制以前是没有正从官品之说的,梁朝的...
“起家官帝城”出自宋代赵蕃的《重赋畏知寓斋》。“起家官帝城”全诗《重赋畏知寓斋》宋代 赵蕃君昔少年日,起家官帝城。诸公盛称许,往往动得名。夷途一步趋,可到公与卿。永怀松柏坚,高谢桃李荣。谥斋乃曰渐,毫发无妄行。惟时尹夫子,犹躬南山耕。是公妙言语,一字与不轻。铭能为君述,...
一些学者认为官员的起家官制度是当时政治制度的核心,但是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这一制度并不是那么重要。此外,对于这一制度的具体运作方式也存在一些争议。研究目的和方法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南朝宋齐官员起家官制度的深入研究,解决目前存在的争议和问题,为理解当时政治制度提供更多的参考。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历史学、...
张旭华先生认为:曹魏时期,“逐渐形成了同是上品而起家官品分为三个层次的铨选格局”:“属于官品第一、第二的三公、诸大将军等高级士族子弟,大都由五品官散骑侍郎、黄门侍郎、给事中等职起家”;“居官三品的列卿、令仆、诸曹尚书等中级士族子弟,则多由六品官秘书郎、尚书郎等职起家”;“属于官品第四、第五的...
本篇论文重新整理南朝门阀的等级,并认为刘裕的起家官实乃伪造,将其家系列入士族末列,并不符合现实分级,而起家官可以伪造这件事,说明寒门、寒人可在功成名就后跻身士族(非必然),反过来说,假使这些人最终在政治斗争中身败名裂,则伪造的起家官历可能又会撤销,仿佛从未伪造。总而言之,借用当时南北所通用的...
起家是指年轻人通过举荐或自我推荐,由上司评定其品德和能力,最终获得官职。这种起家制度是魏晋时期初期基层官员任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发展过程中,起家措施逐步扩大到中高级官员,甚至到皇亲国戚和九品以上的官员。 随着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迁,起家的标准和程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魏晋时期初期,起家制度主要重视品德和...
魏晋时期,政府任官者的官品必须与其乡里品评(即乡品)相适应,乡品高者“天材英博、亮拔不群”,被称为“起家官”,也往往作为“清官”,升迁也较快,受人尊重。乡品卑者“德优能少”,做官的起点往往为“浊官”,升迁也慢,受人轻视。这表明魏晋时期
魏晋九品官人法是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中的一种,起初用于魏晋时期,后来逐渐演变为唐代的起家官制度。本文将从演变和起家官制度两个方面详细介绍魏晋九品官人法之上品的演变与起家官制度。 魏晋九品官人法最初是以品级来评定官员的能力和资历的。九品官人法中的“上品”是最高品级,只有最有能力和经验的官员才能被评为...
历史官职> 起家 自家中征召授官。《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建元中,上招贤良,公卿言邓公,时邓公免,起家为九卿。”后亦指初仕。《隋书·百官上》叙南朝陈制:“其亲王起家则为侍中”,“皇太子冢嫡者,起家封王,依诸王起家。余子并封公,起家中书郎。诸王子并诸侯世子,起家给事。三公子起家员外散骑侍郎,令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