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回到20世纪80年代。1981年,赵金奎考取南开大学物理系,并于1985年考取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攻读硕士学位。从那时起,他在我国中子科学研究领域的主要奠基人——章综院士的带领之下,开始介入中子散射和中子科学工作,至今已有30多年。 改革开放初期,章院士领导中国科学院物理所从当时世界最先进的中子散射基地法国引进...
30多年在外历练、沉淀,赵金奎一直坚持每隔一两年就回到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拜访一下自己的恩师,见一见曾经的老师和同事。“1998年美国散裂中子源建立时,我们的国力还很落后,根本想不到国内还能建起自己的散裂中子源。但是仅仅两年后,这件事就被提上了议程,由我们材料实验室王恩哥理事长当时领导下的中国科学院物理所负责...
198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1988年获中科院物理所硕士,1996年获德国汉堡大学物理博士。1988至1996年在德国GKSS(现HZG)研究中心工作,1992至1996年任GKSS大分子结构组代理组长, 1996年至1998月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作博士后。1998年至2018年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中子散裂源工作,散裂源小角散射项目首席科学家。
人物档案: 赵金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198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1988年获中科院物理所硕士,1996年获德国汉堡大学物理博士.1988-1996年在德国GKSS(现HZG)研究中心工作,1992-1996年任GKSS大分子结构组代理组长,1996-1998年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
“1998年我们的国力还很落后,根本想不到国内能建起自己的散裂中子源。但是仅仅两年后,这件事就被提上了议程,由材料实验室王恩哥理事长当时领导下的中科院物理所负责,张杰院士牵头研讨中国散裂中子源的项目”,赵金奎说道。 当时,国内专家联系到正在参与美国散裂中子源建设的赵金奎,就建设中国散裂中子源征求意见。为了快速...
近日,来自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赵恩岳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赵金奎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的肖小玲教授合作,在国际知名期刊SMALL上发表题为“Localizing Oxygen Lattice Evolutions Eliminates Oxygen Release and Voltage Decay in All-Mn-based Li-rich cathodes”的观点文章。
赵金奎,198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1988年获中科院物理所硕士,1996年获德国汉堡大学物理博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人物介绍 赵金奎,198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1988年获中科院物理所硕士,1996年获德国汉堡大学物理博士。1988至1996年在德国GKSS(现HZG)研究中心工作,1992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