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 赵熊诏 【介绍】: 清江苏武进人,字侯赤,一字裘萼。赵申乔子。康熙四十八年状元,授修撰,入直南书房。落职后,以大臣子弟从军肃州,督运所节费用,均以归公。以父丧归,哀毁卒。工诗文,通籍后,研治天文数学。有《裘萼公剩稿》。赵熊诏相关 关保 袁甲三 袁保恒 毛昶熙 刘长佑 刘岳昭 岑毓英 岑毓...
状元赵熊诏《恭谢天恩摺》资料出处 《恭谢天恩诏摺》是清代文学家赵熊所写的一篇诏令文章。这篇文章首先表达了对上天的感恩之情,接着阐述了如何做一位忠诚的臣子,以及如何处理国家大事,最后提出了如何领导百姓的方法。这篇文章不仅在文辞上优美流畅,而且在内容上思想深刻,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恭谢天恩诏摺》的...
赵熊诏在康熙庚午年(1690年)的秋试中,连续五次应试失败,这让他感到非常痛苦,甚至产生了投河自尽的念头。然而,他考虑到这样做会让父母伤心,因此犹豫不决。几天后,他的父亲赵申乔建议他编撰《太上感应篇注训证》,并亲自参与其中。经过一年的努力,赵熊诏完成了这部作品,并由其父刊印出版。后来,在康熙己卯年(1699...
赵熊诏(1663—1721)清代官吏、学者。字侯赤,一字裘萼,江苏常州武进人,赵申乔之子。
康熙朝的常州赵家是当时十分出名的“三世进士”,其祖父赵继鼎、父亲赵申乔、叔叔赵申季、儿子赵熊诏、赵凤诏、赵鲤诏全都中了进士。并且赵熊诏最是厉害,殿试一甲一名状元。 入朝为官之后,赵申乔官居左都御史、户部尚书,赵申季是翰林院编修,督学山东,赵熊诏是侍读学士,入值南书房,而我们本次的主人公赵凤诏是山西太...
赵熊诏捐资运军粮 赵熊诏(1663—1721)字侯赤,号裘萼,常州人。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状元。 赵熊诏(1663—1721)字侯赤,号裘萼,常州人。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状元。 据说赵熊诏的父亲、左都御史赵申乔在他出生前一天做了一个梦,梦到天神给了他(赵申乔)一轴云彩,上绣“熊诏”二字,因此就给儿子取名:“熊诏”...
赵熊诏弘扬《太上感应篇》中状元 清初康熙年间,赵熊诏〈字裘萼,号学了氏〉撰有《太上感应篇注训证》。在其《自叙》中讲到,他在康熙庚午年(西元1690年)秋试时,第五次应试失败,痛苦不堪,准备带上平...
赵熊诏(一六六三至一七二一)江苏武进人。字侯赤,号裘萼。生于清康熙二年(一六六三),卒于清康熙六十年(一七二一)。清康熙四十八年(一七〇九)殿试一甲第一,摘得状元桂冠。而这一年的榜眼则是安徽桐城人氏戴名世。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位翰林因此次科考而结下恩恩怨怨,并且与康熙的朝一桩重大的文字狱有着密切关...
赵熊诏较之于戴名世年幼十岁,当年也已46周岁,换言之,两位加起来一百多岁的老家伙为了状元的名目最终争得两家成了仇家。从结果上推断,这次是赵家大获全胜。两年后的1711年,也即是康熙五十年,戴名世曾经的作品《南山集》中据桐城老乡方孝标所撰《滇黔纪闻》一书对南明诸君王寄以同情,并书南明永历帝之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