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宣统帝)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压力下正式宣告退位,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正式宣告终结。而这结果,距曾国藩与赵烈文的深夜对话仅46年,还不足50年……
曾国藩与赵烈文的对话发生在同治六年六月,两人长谈思考着大清朝的未来。曾国藩忧心忡忡地向赵烈文倾诉着自己对京城风气的担忧,市井间的乞丐、明火执仗引发的街头惨案,这些现象无疑反映了社会的穷困和国库空虚。曾国藩对国家形势感到忧心难安,他询问赵烈文:“我该怎么办?”赵烈文沉思片刻,回答道:“国家统一已久,...
赵烈文与曾国藩对话,剖露曾国藩成事心境。 #曾国藩 #赵烈文 #历史 - 品道书院-乾谈文史于20231209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214.4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听了赵烈文这番话,曾國藩立刻眉头紧锁,沉思半天才说:“然则当南迁乎”。 显然,他不完全同意赵烈文的观点,认为清王朝并不会完全被推翻,有可能与中國历史上多次出现的政权南迁后南北分治、维持“半壁江山”的王朝一样。 对此,赵烈文明确回答说:“恐遂陆沉,未必能效晋、宋也。” 他认为清政府已不可能像东晋、南宋那...
赵烈文与曾国藩的对话实录 注:赵烈文(1832-1894),字惠甫,斋号能静居,江苏常州人,曾国藩的核心幕僚之一。本文摘录自赵烈文的《能静居日记》,岳麓书社,2013年版。 1. 同治三年( 1864 年)四月初八 (注:此处讲的是清廷与曾国藩的微妙关系) 按中堂(注:曾国藩)近岁主眷日衰,外侮交至,无他,不得内主奥援耳。
赵烈文,字惠甫,号能静居士,江苏阳湖人。其父赵仁基,道光进士,官至湖北按察使。赵烈文自幼扎实地系统地学习了传统教育,但三应乡试不中,于是绝意仕途,专心钻研务实之学。大约在1856年1月被其姐夫周腾虎推荐入曾国藩幕僚,1861年12月,由曾国藩专折奏调赴军营,称其“博览群书,留心时事,可堪造就”。曾国藩的...
先从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与他的幕僚赵烈文开展了一段精彩的对话开始。 曾国藩听到从京城回来的人说,最近京城的风气非常的差,盗匪横行、乞丐成群,甚至妇女都衣不蔽体,百姓异常困苦,朝廷国库空虚。曾国藩认为,这样下去恐怕会出大事,不知如何是好。 赵烈文听到后果断地说:大清已经承平很久,早晚会分崩离析。但只要皇帝的权...
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即公历1867年7月21日晚,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与赵烈文聊天。赵烈文在这次对话中预言满清50年内灭亡,其后中华大地上将是军阀割据。 曾说:“京城中来人说,都城里气象甚恶,明火执仗之案经常发生,而市肆里乞丐成群,甚至于妇女也裸身无裤可穿,民穷财尽,恐怕会有异变。为之奈何?” ...
曾国藩继续心存幻想: “本朝君德正,或不至此。” 赵烈文说:“君德正矣,而国势之隆,食报已不为不厚。国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 赵烈文最后的话:国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说的非常的中肯。清朝起自东北一隅,先是趁着李自...
晚清时局动荡,曾国藩力挽狂澜,镇压太平军,开启洋务运动,使清王朝出现“同治中兴”。然而,与机要幕客赵烈文的一次对话,却让曾国藩开始忧虑清王朝的命运。在《能静居日记》中,赵烈文记录了与曾的交谈。曾国藩对赵说,京城气氛沉闷,民穷财尽,恐有变故。赵烈文回答,天下统一久矣,但终将分裂,中央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