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度,自然得法,有法,书法自然可观,雅俗共赏。所以,赵宦光在《寒山帚谈》中说:晋人行草,不多引锋,前引则后必断,前断则后可引,字数断者有之。后世狂草,浑身缠以丝牵,或连绵数字不绝者,谓之精练可耳,不成雅道也。刘小晴先生在解读这句话时认为:晋人行草,笔断意连,形不贯而气贯,故不多...
赵宦光在《临仿》篇中说:“比量彼之同异,生发我之作用,变化随疑,始称善学。”又说:“字字取裁,家家勿用,方得脱骨神丹。”这两句话应是赵宦光写作此文的动机,也当视为《寒山帚谈》的“顶门上针”。 赵宦光《寒山帚谈》原文与译文(节录)(2) 原文: 帚谈有权舆,有了义。权舆不嫌其浅易,贵直而简;了...
赵宦光《寒山帚谈》 742022-11 3 董其昌书论:《画禅室随笔》、《容台别集》等 572022-11 4 项穆《书法雅言》 492022-11 5 郝经书论 522022-11 6 陈绎曾《翰林要诀》 532022-11 7 郑杓《衍极》 522022-11 8 赵孟頫书论 452022-11 9 陈槱《负暄野录》 442022-11 10 陈思《书苑菁华》 642022-11 查看更多...
赵宦光《寒山帚谈》书法品评思想中的“格调”
第四节 书法学习的“脱骨金丹”——赵宦光的《寒山帚谈》 明代的书法处于书法发展的低潮期,书法理论研究也只是在低层次徘徊, 一部《书法雅言》成了明代书论的扛鼎之作,却将书法纳入了儒家正统的轨道,使书法成了传道讲经、入世求进的工具。董其昌谈禅布道,又将书法披上了佛教的外衣深玄空寂。除此之外,明代书法...
田英章先生楷书集字书法经典句子(一) 阅一帖中字,有相同者,即于同处求其异,若无同字,须想别帖同字相参。苟不记他帖,即以自己念中欲作之字相参,…--《寒山帚谈》明·赵宦光#抖音书法热门 #田英章楷书 #国学文化 #关注我每天坚持分享知识 #笔墨当随时代 244 34 30 4 举报发布时间:2023-11-05 18:12 ...
明.赵宦光巜寒山帚谈》 热榜推荐 在大家的帮助下,残疾朋友的手工作品日渐丰富,稳定增收#好事成真#开年行善#公益项目进展 5087兵兵守护丽丽 异地1300公里支教老师的一天... 支教很累,但是很充实,每次看到孩子们的笑脸,一切都值得了,希望我的到来,会为你们带来快乐和温暖!#好事成真 #公益聚力计划 #记录真实生活 #教...
寒山帚谈——节选 凡正侧锋,横正竖侧,已非佳书。近代此道茫昧,横竖皆侧,依然作大名士,世无人耳,悲夫!毋论字画恶劣,即作书时横侧竖侧,必其手腕笔札一皆臬兀不安,而后得成此字乎!习而弗察,亦劳止矣。一日有知,愧恨何已。 书友投稿 徵徽
书法每云,学书先学篆隶,而后真草。又云作字须略知篆势,能使落笔不庸。是故文字从轨矩准绳中来,不期古而古;不从此来,不期俗而俗。书法所称"蜂腰"、"鹤膝"、头重末轻、左低右冉、中高两下者皆俗态也,一皆篆法所不容,由篆造真,此态自远。
赵宦光《寒山帚谈》原文与译文(节录)(2) 原文: 帚谈有权舆,有了义。权舆不嫌其浅易,贵直而简;了义不嫌其深克,贵婉而玄。 文字古法,子母相生,集多成体,不必构合而各自成像,故分合皆宜。其法不传,要非中古可及。世降而为篆,曰大,曰小,曰缪。从一法生,负抱俯仰,构结不离,犹之地天否泰,阴阳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