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赤眼蜂对化学杀虫剂的敏感性,建议在释放前后10天内避免使用此类药剂。为确保赤眼蜂卵卡的孵化效果,应将其悬挂在植物叶片的背光面,以防止阳光直射。在连续降雨的情况下,赤眼蜂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若遇到雨天,应暂停释放赤眼蜂抛卵球。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关于昆虫病毒生物农药和生物天敌产品的信...
赤眼蜂,顾名思义是红眼睛的蜂,不论单眼还是复眼都是红色的,属于膜翅目赤眼蜂科的一种寄生性昆虫。赤眼蜂的成虫体长0.5~1.0毫米,黄色或黄褐色,大多数雌蜂和雄蜂的交配活动是在寄主体内完成的。它靠触角上的嗅觉器官寻找寄主。先用触角点触寄主,徘徊片刻爬到其上,用腹部末端的产卵器向寄主体内探钻,把卵产...
广赤眼蜂是 一种优良的卵寄生蜂,在黄野螟卵期及时释放广赤眼蜂,以赤眼蜂寄生黄野螟卵,使所产的卵不能孵化为幼虫,在源头上抑制黄野螟的发生;且多次在卵期放蜂,对沉香树及林地环境不会造成危害和污染等。近期,茂名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正在研发大规模繁殖广赤眼蜂释放防控黄野螟技术,并取得良好进展;广赤眼蜂在茂名的...
中国于1934年在浙江开始研究赤眼蜂的生物学特性,1936年在广东进行赤眼蜂防治蔗螟的试验(见中国近代农业昆虫学史)。50年代以后开始研究寄主范围、人工大量繁殖及释放技术,其后又进而研究繁蜂的机械化。中国应用较多的赤眼蜂有松毛虫赤眼蜂(图1)、拟澳 ...
赤眼蜂是一种体型很小的蜂,体长不足 1 毫米,它的雌蜂专门寻找玉米螟等农林害虫的虫卵并在其中产卵。赤眼蜂每个雌虫平均一生可产卵 70-150 粒,能在害虫的卵期就把它消灭。现在,人们掌握了人工大量繁殖、释放赤眼蜂的方法,当虫害发生时,可释放大量的赤眼蜂成虫来消灭害虫。赤眼蜂的发育过程如下图。
人工释放赤眼蜂防治害虫技术,可显著降低靶标害虫种群数量和危害程度,具有良好的控害效果,靶标害虫卵期每代次释放赤眼蜂1—2次,一般卵寄生率可达60—70%,防治效果80—90%,减少施药1—2次。释放赤眼蜂成本3—20元/亩次(不同蜂种价格不同),田间释放的人工效率高,劳动强度低,每个工日平均放蜂100亩左右,...
赤眼蜂是一种微小的寄生蜂,其成虫体长仅0.3-1毫米,因其复眼和单眼均呈红色而得名。赤眼蜂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寄生范围广泛,能寄生于多种鳞翅目害虫的卵内。这种寄生性使得赤眼蜂成为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具有显著的生物防治效果。 赤眼蜂防治害虫的原理主要在于其寄生性和...
赤眼蜂是小蜂总科一类微小的卵寄生蜂,具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和对害虫控制作用显著等特点。赤眼蜂的工厂化大量繁殖主要采用柞蚕卵、米蛾卵、麦蛾卵等寄主卵,也有地区使用地中海粉螟、谷螟等螟虫卵进行繁殖。目前国内外商业化生产和销售的赤眼蜂品种主要有:螟黄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稻螟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等。 螟黄赤眼...
1、绿色环保:赤眼蜂通过“以虫治虫”的方式工作,减少了对农药的依赖,从而保护了作物、天敌和生态环境。2、易于生产:赤眼蜂可以在人工环境下大规模饲养和繁殖,为大面积的害虫防治提供了可能。3、显著效果:赤眼蜂能够在害虫的卵期就将其消灭,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害虫的种群数量。4、长期控制:赤眼蜂每12天左右繁殖一...
1.绿色防护小能手——赤眼蜂 赤眼蜂,这一微小的生物防治利器,属于膜翅目赤眼蜂科。它们的体长仅在0.3-1mm之间,体色则多为黄褐色或黄色。令人瞩目的是,赤眼蜂能够寄生水稻二化螟、玉米螟、条螟、粘虫等多种鳞翅目害虫的卵,且寄生率颇高,繁殖能力亦是不容小觑。在农业生产中,赤眼蜂扮演着重要的天敌昆虫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