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游记文,肯定要描写山川风物之美,《前赤壁赋》也确乎使我们从它所刻画的自然景色中获得了艺术享受;但是,如果文章仅仅停留在山川风物本身,那意义与价值毕竟还是有限的,而《前赤壁赋》则正是通过赤壁之游以表达对宇宙人生的见解。作者对宇宙人生的见解,我们当然不会完全赞同,然而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走出监狱到达流放...
《赤壁赋》是北宋文人苏轼的杰作,被选入高中语文必修二的教材中,位于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这篇文章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全文记叙了苏轼与友人月夜泛舟赤壁的所见所感,以苏轼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展现了从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
这三大文体特点由前辈欧阳修在《秋声赋》中定型,苏轼的《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追随其后又出以变化,使从心所欲与不逾矩完美结合。这在前赋中表现尤为明显。因此,向来谈论苏轼文赋者多重视前赋而忽略后赋,或以前赋涵盖后赋,从未把它们当作在思想上相呼应、在境界上相对照、在结构上有区别的连体双婴,因而难以...
《赤壁赋》历代名家赏析 篇1 《赤壁》前后赋者,苏公之所作也。曹操气吞宇内,楼船浮江,以谓遂无吴矣。而周瑜少年,黄盖裨将,一炬以焚之。公谪黄冈,数游赤壁下,盖忘意于世矣。观江涛光涌,既然怀古,犹壮瑜事而赋之。 ──([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引晁补之《续离骚序》) 碑记文字铺叙易,形容...
壬戌年秋天,七月末,我和朋友们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徐徐,水波不兴。我举起酒杯,向客人敬酒,朗诵《明月》诗篇,歌唱窈窕的乐章。一会儿,月亮从东山升起,在斗牛之间徘徊。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我们驾着一叶小舟,在万顷茫然中随波飘荡。船身轻飘飘地,仿佛在冯虚御风,不知道它要停在何处;又仿佛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4、如 (1)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如同 (2) 纵一苇之所如:往 (3) 王如其言:依照、遵从 (4) 固不如也:及、比得上 (5) 如能克谐,天下可定也:假如、如果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4篇《《赤壁赋》原文及赏析》,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本店铺。©...
苏轼《赤壁赋》全文及赏析 一、《赤壁赋》全文 《赤壁赋》全文描述了苏轼在赤壁石钟山下的心境变化和哲学思考。全文如下:苏轼因事被贬至黄州,心情郁闷,恰逢月色如水,遂与友人泛舟游赤壁。想起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心潮澎湃。但随后将思绪引向宇宙之大与人生之短暂,进而感慨自然的壮美与个人遭遇的...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朋友们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徐徐,水波不兴。我举起酒杯,朗诵《明月》诗,唱起《窈窕》之章。不久,月亮从东山升起,在斗牛之间徘徊。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我们任凭一叶小舟在万顷茫茫中飘荡,浩浩乎如凭虚而飞,不知将止于何处;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
赤壁赋赏析 篇1 《赤壁赋》共分四段。全文以主客问答的形式,在“江上清风”和“山间明月”之下,以“风月”为主题,以“山水”为线索,展开写景与议论。最终阐释的还是“我们如何应对斗转星移和物是人非?”“如何坦然而豁达的度过短暂的一生?” 第一段总的来说是写景,交代了这篇文章写作的时间、地点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