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赤壁赋》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苏轼,了解苏轼的人生感悟,倡导积极的人生态度; 2、体会本文诗情、画意、理趣完美融合的艺术特色; 3、探讨本文中的人生哲理,从中得到启发。 教学重点: 1、学习和积累有关的文学常识,掌握本文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及特殊句式等; 2、指导学生体味其用词的精练准确...
至于两赋的高下,前人也有评论,元代文学家虞集说:“陆士衡(陆机,晋文学家,著有《文赋》)云:‘赋体物(体味研究事物)而浏亮(清晰明亮)。’坡公前《赤壁赋》已曲尽其妙,后赋尤精。于体物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皆天然句法。末有道士化鹤之事,尤出人意表。”(《道园学古录》)无独有偶,据黄州的同志...
《赤壁赋》教案设计篇一 1.文“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2.分析本文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赤壁赋》教案5。 深入挖掘文章深层意义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这对苏轼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打可对中国文艺来说实在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这段时间苏轼的创作...
1段:写赤壁夜游之乐。 2段:写饮酒放歌之乐引出客人悲凉的箫声。 3段:主客回答引出人生短暂之感。 4段:苏子超然于世的情怀。 5段:客转悲为喜,主客畅饮。 四、指导诵读: 1、这篇课文体裁为文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特质与情韵,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使文章兼具...
篇1:赤壁赋教案设计 赤壁赋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感情变化,理解作者月夜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体会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乐观的情怀。 2.熟读课文,学习景、情、理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苏轼因宇宙无穷与人生有限的对比而产生了对功业、生命的迷惘,这也是古代哲人与诗人共同的困惑。
《前赤壁赋》教案设计 篇1 一、教学目的 1 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 感悟语言运用的妙处。 3 熟读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 体会景、情、理三者内在的联系。 2 语言运用的妙处。 三、教学课时 二课时 四、教学设计 1.阅读练习册分析 ...
《赤壁赋》教学设计「篇一」《赤壁赋》的教学设计范文 课题:赤壁赋(第二课时)课型:新授制作人:李春燕审核人:高一语文组时间:2012年12月X日 学习目标:1、根据学法指导,读出气势和情感;2、准确翻译第二、三段,整理第二、三段文言知识点。3、初步解读作者情感变化的内涵。学习重点:准确翻译第二、三段,...
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苏轼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 二、有关“赋”的知识 赋是一种文学体裁,是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究文采,注重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
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鉴赏相联系,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是理解鉴赏上的难点。 解决办法: 1.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生平经历,并把两赋一词揉合起来理解,...
《赤壁赋》教案设计篇一 1、指导预习,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字词句意的习惯。 2、通过课前预习、课中朗读、课后练习,掌握文中重要实词的含义,掌握一些特殊句式。 3、指导诵读,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理解词语、句意,熟悉课文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4、知人论世,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