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图》金 武元直 纸本 长卷 水墨 50.8x136.4厘米 武元直,北平人,善画山水,是金章宗(1190─1196年)时名士。此图描绘苏东坡与友人泛舟赤壁之下的情景。全卷并以淡墨渲染,赤壁巍然矗立,岸上松枝微弯,水纹盘旋,整幅作品作于纸上,素雅简朴的气质,回应了苏轼等人所提倡的文人画之旨趣。赵秉文题跋:追...
嘿哟,朋友!强烈推荐这个东东~ [宋 马和之 后赤壁图卷]给你放这儿啦~ 这个资源你喜欢不,还想了解其他类似的资源不?
在构图、技巧上有特色 。构图上以截取式构图展现赤壁的雄浑之景 ;技巧上,崖壁以劲利的斧劈皴法,表现石块的嶙峋与坚实,树木细小挺直,峰石只略加皴染,江水波浪处有一小舟顺流而下 。下面请欣赏分步骤图 此做品中松针的画法较为独特,其松针画作呈扇形,由外向中心聚拢,落笔轻,收笔重。画中针要用中锋,...
自北宋文学家苏轼撰写《赤壁赋》后,“赤壁”题材美术创作便随之兴起。“赤壁图”主要以《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文本为基础,其早期创作呈现出图像与文本严格对应的艺术表现方式,具有典型的图式化特征,之后又在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孕育出丰富的艺术面貌与审美内涵,成为画史上的经典题材。赤...
南宋·佚名《赤壁图》册页 绢本设色,24x23.2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幅《赤壁图》描绘三个文人在赤壁上泛舟的情景。是以一叶扁舟为主景的局部山水,画面中置石壁于右上角,仅画出赤壁之山脚与山石部分,可以说是把赤壁予以浓缩成近景特写。扁舟上回身仰望的苏东坡,暗示出他看到的赤壁在画外的高耸着,赤壁的特色...
今天我们分享的这件国画《赤壁图》长卷,乃是金代画家武元直的传世孤本真迹。除了画芯之外,由卷首题跋及卷末赵秉文所书赤壁赋组成。此卷曾经明代收藏家项元汴珍藏,后人清内府。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应属20世纪30年代故宫南迁文物之一。此图描绘两岸耸峙的山峰下,江面水流湍急,既有“江流有声,断岸千尺"之感...
《赤壁图》(局部) 北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十六,秋风徐来,黄州城外的赤鼻矶,一只小船正横渡茫茫的秋江。 938年前的明月,照亮了赤壁之夜,那一夜的月色,注定辉映千古,只因那首《赤壁赋》。 苏轼47岁那年,是他开始自称东坡居士的第一年,也是他被贬到黄州的第三年 。
《赤壁图》又名《赤壁游图》明代著名画家仇英所绘,画作尺寸纵26.5厘米,横90.5厘米。 为获得最佳观赏效果建议横屏观看 ↑↓滑动观看 素材来源于中传新文创《赤壁图》是作者仇英根据北宋文豪苏东坡所撰写的千古名篇《赤壁赋》的文意所描绘的一件山水人物故事画。画的是苏轼携友泛舟夜游赤壁情景。画面以准确而生动的...
3658 3511 3556 3559 3509 3515 3517 3555 3521 3513 3599 3641 3516 3512 3542 3603 3560 3564 3613 3573 3557 3549 3510 3519 3562 3569 3601 3627 3552 3518 3642 3522 3579 3643 3537 3543 3586 3523 3566 3635 3583 3528 3584 3607 3653 3540 ...
该《赤壁图》是仇英按北宋词人苏轼的赋词原意,并仿前人与同代人《赤壁图》所创作。此画以宋代苏东坡《后赤壁赋》为诗意,描绘苏轼携友泛舟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一个秋高气爽、月光如银的宁静夜晚极富诗情地融入于令人陶醉的画意之中。读者可以借画家营造的美景,去想象苏轼舍舟登岸,“摄衣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