赑屃 [ bì xì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bì xì ] 1.用力的样子。 2.传说中一种像龟的动物。旧时石碑的碑座多雕其形。屃(xì)。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咩咩 荸荠 熟悉 顺利 沮丧 沉着 慰藉 砥砺 较量 茂盛 智能 ...
赑屃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赑屃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承载、坚持和责任。赑屃以其巨大的体型和强壮的四肢,特别喜欢承担重物,这一特性使得它成为了力量和坚韧不拔的象征。在古代,人们常用巨大的石碑立于赑屃背上,意在依靠他的神力,可以经久不衰,千秋永存。赑屃不仅...
”(其中霸下也称赑屃,文中“赑屃”应是负屃之误。)由此可见,龙生九子之说并非有严格的历史文献依据。 后李东阳的门生明代杨慎(1488年—1559年)又根据自己的印象,在《升庵外集》卷九五中记下了九子的名目,删掉了“好文的负屃”。其载:“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一曰赑屃,形似龟,好负重,...
“赑屃”,读音bì xì,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兽,也是龙之九子中的第六子。它的形象类似乌龟,喜欢负重,因此常常被描绘在碑座下。赑屃象征着长寿和吉祥,总是昂首挺胸,努力向前行走,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霸下是赑屃的原型,可能与现实中的斑鳖有关。霸下和乌龟在外形上相似,但细节上有明显的区别。例如,霸下有一...
赑屃,电视剧《妈祖》中的人物,东海龙王敖广的六儿子。角色背景 赑屃,是神话剧《妈祖》中的人物。东海龙王敖广的第六子,力大无穷。上古时期是大禹的部下,治水有功。角色经历 第35集出场,受睚眦蛊惑,将澎湖岛背走了数十里之远。最后,妈祖听从东海四殿下狴犴的建议,从九重天上找来由固铁石打造的铁钉和铁链...
2013年10月17日从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获悉,日前在该市偶园街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从偶园街南侧发掘出土了一尊大型赑屃,经青州市博物馆相关人员鉴定为明代赑屃。 这尊赑屃身后侧断裂,背上雕刻有精致的花纹,眼睛、耳朵、颈部雕刻都很生动,其颈部向一侧弯曲,全长约2.6米(还不包括断裂的后半部分),宽约1.2米,整体呈龟...
龟趺又称赑屃,霸下、在中国神话中是龙生九子之一,排行老六,貌似龟而负重,有齿、力大可馱负三山五岳,其背负重多为石碑之底,属灵禽祥兽。 426王百万. 这个碑下龟的名字叫霸下,又称龟趺、赑屃(“bixi”,发第四声音),是神话中,龙生九子中的第六子,样子似龟,力大无穷,喜欢负重。
赑屃 赑屃,是裟椤双树所著小说《百妖谱·肆》中的妖。外形 似龟而身巨。特点 力壮,寿长,驮碑则成石,久则化龙。
赑屃(bì xì),又名霸下,本命霸上。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之九子中的第六子。其形象独特,常被描绘为似龟而有齿,力大无穷,背负着沉重的石碑或重物。 赑屃力大无穷,传说在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赑屃,它帮助大禹推山挖沟,疏通河道,降妖除怪,为治水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