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赏石协会给出的色、形、质、纹、韵玩石五要素是赏石理论的精要概括,但需要赏石者知识文化素养与之贯通。色、形、纹、韵是奇石之“奇”的外在表现,是奇石的艺术形态;石质是奇石的艺术形态的载体。奇石的奇是奇石价值的主要表现,载体不好,奇石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奇”和“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色...
现代赏石理论是对传统赏石理论的精髓的继承和发展。传统赏石以历史四大名石(灵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为代表“瘦、漏、透”是对石形的要求和描述,“皱”是对石纹的描述,因为四大历史名石的石质相近,颜色较为单一,因此传统赏石理论没有对观赏石的石质和颜色有过多的要求。现代赏石中水冲石所占的比例特别大,...
请相信,现有赏石理论(形、质、色、纹)完全经得起理论考研与市场实战化推演,足够擎得起赏石文化这颗大旗而无愧于上天赐予精华永驻人间。所以,当前不存在理论出新、更不需要创新指导往后的路子如何继往开来。只要很好地领会、遵循、掌握、研判八字精要:瘦、皱、漏、透和形、质、色、纹就好。商界熙攘,文化清幽...
古代米芾爱石更是出了名的。 众所周知, 米芾还是我国赏石理论的奠基人。 米芾的赏石理论, 概括为“瘦、皱、透、漏”四字。 也应用于至今赏石观念中。 “瘦”,赏石界有句口头禅:“宁玩圆蛋蛋,不要薄片片。”有人就奇怪了,瘦不就是很薄的意思吗?不是说“瘦”好吗?事实上,“瘦”是指观赏石体态纤瘦,形...
赏石艺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者把它界定为是实物与知识的综合,是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是一种承载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民族认同感和持续感,并被视为一种社会风俗的艺术形式。 赏石艺术的理论解释 赏石艺术何以成立?作者提出了一种赏石的观照与转化理论。该理论阐述,石头成为观赏石是人们有目的转化的...
可见石头在我们的文明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赏石文化也传承至今并且有发扬壮大的趋势。 玩石头就是玩奇石文化。人们在欣赏奇石时,就会用自己掌握的文化知识进行类比和联想,欣赏时要遵循赏石的理论和经验。观赏石、人、赏石原则和赏石活动共同构成了赏石界,围绕观赏石进行的社会活动都是赏石文化的一部分。 奇石在形、...
我们知道鉴评奇石基本依据是“形、色、质、纹、韵”,这五个字也是现代赏石理论的要点,但对于这五个字的理解和把握却是不尽相同的。一些石友由于对奇石“形、色、质、纹、韵”等鉴评理论理解的不够深刻,在对奇石进行鉴评时感到茫然和力不从心。我来谈谈我的一些理解,希望对一些石友有一些参考价值。 精品奇石...
更重要的是采石本身就是你石艺创作自我意念的表现当你所得愈广所获愈丰采集力鉴赏力大为提高时你一定会由衷地赞美采石活动许多藏石家就是从不经意的偶尔采石到痴迷上奇石艺术的 泸州奇石网——赏石理论 供石的采集、整治、保养和陈列(一) 一、供石的采集 供石获得的途径,除了流传、购买、交换所得,还可自行...
”这一观点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奇石鉴赏理论,更成为我国鉴赏奇石的重要原理之一,至今仍为后人所传颂。雪浪石如今被安置在定州市,其所在地曾是宋代的众春园旧址。雪浪石盆局部展示宋代米芾在藏石、赏石以及论石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他的事迹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米芾,原名黻,字元章,还曾自号襄阳漫士、海岳...
建构中国赏石理论,对赏石实践有指导意义 目前的石界,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审美取向过于单一,过于集中于象形与所谓的传统,集中于石头的“质形皮色”,没有从更加多元的视角审视赏石。 我们以灵璧石为例。目前市场比较认可的是象形石、山形石、供石,认可纹石、珍珠石。而象形石中间,又比较容易接受具象的石头。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