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黯南墅赏牡丹》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七言绝句。全诗诗人以虚写称妙,此诗首二句叙写诗人偶遇牡丹之喜,末二句叹赏其色泽之佳。全诗写赏牡丹却未对牡丹进行直接具体的描写,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来表现牡丹独具特色的美,包涵了更广更深的美学意义。作品原文 思黯南墅赏牡丹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牡丹是中国特产的名花,春末开花,花大而美。唐代高宗、武后时开始从汾晋(今山西汾河流域)移植到京城,玄宗时犹视为珍品。此诗写的是唐人赏牡丹的盛况,约为大和二年(828年)至五年(831年)所作。 5.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
赏牡丹【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标签: 牡丹 译文 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 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京城。赏析 中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
🌸赏牡丹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河南荥阳人。赏析:刘禹锡的《赏牡丹》一诗,以芍药和荷花为铺垫,引出了牡丹的国色天香。诗中,“庭前芍药妖无格”形容芍药的妖艳,“池上芙蕖净少情”则表现了荷花的清新脱俗。而“唯有牡丹真国色”一句,则...
昔日的唐都就是今日的花城洛阳,牡丹花会期间,当您置身于牡丹花的海洋,就会了解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的诗句了。解读:诗中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篇,意境全出。诗中“真国色”三字,力重干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芙蓉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通过写芍药的“妖...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字词解释: 牡丹:著名的观赏植物。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一般谓牡丹之称在唐以后,但在唐前,已见于记载。 庭前芍药:...
[解答](1)本题是对写作手法及其作用的考查.诗一开始先评赏芍药和芙蕖.芍药与芙蕖本是为人所喜爱的花卉,然而诗人赞颂牡丹,乃用“芍药妖无格”和“芙蕖净少情”以衬托牡丹之高标格和富于情韵之美.概括为:烘托(反衬、衬托也可以)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 (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
《赏牡丹》【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净,却缺少热情;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是最美的花;当它开花的时候,其盛况轰动了整个京城。这首诗作牡丹是中国名花,春末开花,花大而美。唐代高宗...
《赏牡丹》唐代: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也是中唐时期最了不起的诗人,同时他与是名门之后,据他自己说是汉朝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虽然他出身名门,但是一辈子仕途却是极为不顺,由于卷入了党派之争,到了唐宪宗时期,一直受到打压,先是被贬到了湖南,随后又被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