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朝文学家 苏轼 创作的一阕词。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 【全诗赏析】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
所以,尽管水调歌头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是一点也不过分的。水调歌头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轼《水调歌头》原文赏析,欢迎参考阅读! 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1】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2】东武:指密州。 【3】子由:苏轼之弟文学家苏辙字。 【4】彭门:指徐州。 【5】此曲:指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词。 【6】安石:谢安,字安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名臣,以功封建昌县公,...
水调歌头苏轼的诗词赏析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水调歌头苏轼的诗词赏析 水调歌头苏轼的诗词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词中充分体现了...
苏轼这首水调歌头,开篇便以豪迈之姿,向那浩渺苍穹发出了千古一问。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北宋文学的夜空中熠熠生辉,历经千年,依旧散发着迷人的光彩。这首词作于丙辰中秋,即公元 1076 年(宋神宗熙宁九年)的中秋之夜。当时苏轼在密州任太守。中秋佳节,本应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苏轼却与弟弟苏辙分别七年之久...
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⑵丙辰:指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⑶达旦:到天亮。⑷子由:苏轼弟弟苏辙的字。
《水调歌头》赏析-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圆缺此事古难全已是豁达但但愿人长久千里其婵娟更至乐观诚挚种种感情交融于月光之下顿成千古绝唱 《水调歌头》赏析-苏轼 《水调歌头》赏析-苏轼 【作者】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自号道人,世称苏仙[1-3] 。汉族,北宋眉州...
1(二)赏析苏轼的《水调歌头》,完成下列题目。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
水调歌头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注释:(1) 把酒:端起酒杯。(2) 宫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