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 篇1 第一层:诗人望着一江春水向东流。月亮从宽阔的江面上升起,映着滟滟的江波,展现一片明澈。诗一出手就渲染出一片浩阔,朦胧又透明的夜景,似真似幻,使人面对着无限的时空,仿佛突然进入一种失重状态,进入一种寻求顿悟的深沉。由随波一泻千里的月色,诗人又想到江流长在,月光长在,而...
张若虚是唐朝时一位很有些名气的诗人,一位真正的诗人,可能真正的诗人很少有适合于从事现实政治的,他们和现实往往多少有些格格不入。 张若虚的生卒年不详,一说是约660年—约720年,另一说是约647年到约730年,曾任过兖州兵曹。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详细赏析 《全唐诗》中存诗仅两首的张若虚,在唐代灿如繁星的诗人群里实在毫不起眼,然而真正爱国学、爱唐诗宋词的人,想必都知道张若虚及其著名诗篇《春江花月夜》。据说《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始创于那个“全无心肝”的陈后主陈叔宝。然而陈叔宝究竟在这个美丽的题目下写了些什么,却因诗已失传...
春江花月夜全诗紧扣题目五字写成.春是大范畴,整首诗的大背景,春天正是百花齐放的季节,花可说是春天的象征,但因是夜,花很难描写,只虚写了两次.第一次花出现,是整首诗的第一节,作者描写出了甜美幽静的春江花月夜,这里的花主要是作为景色而出现.之后第二次花的出现是以“落花”意象出现.这里是全诗的最后一节...
1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内容作者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赏析内容 张若虚春江...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对景物的描写,采取多变的角度,敷以斑斓的色彩,很能引人入胜。下面是对此诗的赏析! 张若虚的这首为拟题作诗,与原先的曲调已不同,却是最有名的。目前具体的创作背景已不可考。 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客观的实境与诗中人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惝恍,气氛很蒙眬。也可以说整首诗...
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原文、注释、赏析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共潮生。 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一、明月伴着春潮一道升起。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二、用其它景物衬托月光皎洁。 无,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三、明月下...
“但见长江送流水”的张若虚,觉得宇宙间有自己不了解的更大的时间跟空间,刹那之间,他个人的生命与流水的生命、时间的生命有了短暂的对话。 如果说魏晋南北朝一直都在为文学的形式做准备,但始终没有磅礴的宇宙意识出现,那么在《春江花月夜》中大宇宙意识一下被提高到惊人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