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受父亲嘱托 胡三省为《资治通鉴》作注主要是受他父亲嘱托。胡三省的父亲很爱读历史,所以胡三省从小也爱学历史。他父亲对《资治通鉴》非常有感悟,对各家作的注他也精心研究,因此他的父亲觉得这些注解中存在一些错误,于是就要胡三省去校正这些错误。胡三省牢记他父亲的嘱托,在中进士后,一有时间,他就开始为《...
再比如,胡三省对家国大义、民族气节的坚守。虽然写的是工具书,但胡三省绝非一个“工具人”。《资治通鉴》中涉及许多朝代更替的史实,与他所处的时代何其相似,“胡注”正是他在“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南宋捧出的一腔赤子之心,也是他不肯阿谀事权贵的一种托付。当文天祥振臂一挥呐喊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
胡三省,也与王应麟、黄震并称宋元浙东学派三大家。 胡三省的专长是音训、典章制度和地理,所以他为《资治通鉴》中大量的生僻字,以反切法注音,使其读音释义不致断绝于历史。 他对通鉴中的姓氏渊源、民话来历、异国风貌乃至器什用具、草木虫鱼,都...
胡三省起初被贾似道聘请注释《资治通鉴》,后因当时处在由宋到元的历史时期,天下大乱,书稿和手稿全搞丢了,于是胡三省变卖家产,买来另外版本的《资治通鉴》重新作注,最终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完成了《资治通鉴音注》。其中,书稿能够最终流传至今,也不容易。据历史记载,胡三省晚年借住在袁桷(1266—1327,元代学官...
1 史学家胡三省(1230—1302年)在注《资治通鉴》时感叹道:“呜呼!自隋以后,名称扬于时者,代北(今山西、河北北部地区)之子孙十居六七矣,氏族之辨,果何益哉!”此段材料反映了( ) A.少数民族内迁冲击了中原固有的统治秩序 B.隋朝以后少数民族人才辈出 C.民族融合的加强冲击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D.中国经济政治中...
胡三省是宋末元初的史学家 原名满孙 后取《论语》中曾参语 “吾日三省吾身”改名“三省” 胡三省注《资治通鉴》起因 胡三省居所小涧多梅树,所以时人称梅涧先生。根据《新注资治通鉴序》记载,胡三省注《通鉴》的直接动力源于其父胡钥的影响和期待。 胡钥为人善良,乐为布施,被誉为“山泽遗才,乡邦善士”。他对...
胡三省有志于注释《资治通鉴》乃是出于他父亲的教诲,他在《新注<资治通鉴>序》中解释了注释该书的缘由:“先君笃史学,淳祐癸卯始患鼻衄,读史不暂置,洒血渍书,遗迹故在。每谓三省曰:‘《史》、《汉》自服虔、应劭至三刘,注解多矣。章怀注范史,裴松之注陈寿史,虽间有音释,其实广异闻,补未备,以示博洽...
在多个“通鉴注释”版本中,宋元时期史学家胡三省撰写的《资治通鉴音注》成就最高。此书问世之后,读书人纷纷表示,学习阅读《资治通鉴》有了工具书。胡三省是浙江宁海人,出生于书香门第。胡三省喜欢史学是受他父亲影响,《资治通鉴》是他从小就看的史书。很多读书人为了读懂《资治通鉴》买了很多参考书、工具书,不过...
胡三省有志于注释《资治通鉴》乃是出于他父亲的教诲,他在《新注<资治通鉴>序》中解释了注释该书的缘由:“先君笃史学,淳祐癸卯始患鼻衄,读史不暂置,洒血渍书,遗迹故在。每谓三省曰:'《史》、《汉》自服虔、应劭至三刘,注解多矣。章怀注范史,裴松之注陈寿史,虽间有音释,其实广异闻,补未备,以示博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