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唐纪·唐昭宗和朱温》是司马光创作的作品。原文 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王抟,明达有度量,时称良相。上素疾宦官枢密使宋道弼、景务修专横,崔胤①日与上谋去宦官,宦官知之。由是南、北司②益相憎嫉,各结藩镇为援以相倾夺。抟恐其致乱,从容言于上曰:“人君当务明大体,无所偏私。宦...
唐之和亲吐蕃,冀其盟也。然戎狄之盟未久,其智更长,兼以娴于弓马,故西陲屡陷胡手。尚结赞反间于李晟、马燧、浑瑊之间,德宗反冀以诚感之,会盟以息兵,不亦迂哉? 德宗以游猎入民赵光奇家,值其敢言而知民疾苦,然仅复其一家,民之所以苦者,皆不问,故司马光论曰:甚矣唐德宗之难寤也! 李泌虽贤,然其欲...
直阁裴虔通谋曰:“今骁果人人欲亡,我欲言之,恐先事受诛;不言,于后事发,亦不免族灭,奈何?又闻关内沦没,李孝常以华阴叛,上囚其二弟,欲杀之。我辈家属皆在西,能无此虑乎?”二人皆惧,曰:“然计将安出?”德戡曰:“骁果若亡,不若与之俱去。”二人皆曰:“善!”因转相招引,内史舍人元敏、虎牙郎将赵...
'愿陛下专门以百姓富安为国庆,自馀不足取也。"上善之,他日,谓宰相曰:"时和年丰,是为上瑞;嘉禾灵芝,诚何益于事!"宰相因言:"春秋纪灾异以儆人君,而不书祥瑞,用此故也!"夏,五月,乙亥,诏:"诸道有瑞,皆无得以闻,亦勿申牒所司。其腊飨太庙及飨太清宫,元日受朝奏祥瑞,皆停。"...
《资治通鉴·唐纪·玄武门之变》是中国的一部古文,属于文言文,作者是司马光。原文 初,齐王元吉劝太子建成除秦王世民①,曰:“当为兄手刃之!”世民从上幸元吉第,元吉伏护军②宇文宝于寝内,欲刺世民;建成性颇仁厚,遽止之。元吉愠③曰:“为兄计耳,于我何有!”建成擅募长安及四方骁勇二千余人为...
《资治通鉴·唐纪·长孙皇后》原文: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
《资治通鉴·唐纪·李锜叛乱》讲的是公元807年(元和二年)李锜叛乱的故事。原文 (元和二年)夏,蜀既平①,藩镇惕息②,多求入朝,镇海节度使李锜③亦不自安,求入朝,上许之。遣中使至京口④慰抚,且劳其将士。锜虽署判官王澹为留后⑤,实无行意,屡迁行期,澹与敕使数劝谕之。锜不悦,上表称疾,...
唐纪七十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中之上广明元年(庚子,公元八八零年) 十一月,河中都虞候王重荣作乱,剽掠坊市俱空。 宿州刺史刘汉宏怨朝廷赏薄。甲寅,以汉宏为浙东观察使。 诏河东节度使郑从谠以本道兵授诸葛爽及代州刺史硃玫,使南讨黄巢。乙卯,以代北都统李琢为河...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四 唐中宗神龙元年 (乙巳,公元705年) [1]二月,辛亥(初一),唐中宗带领文武百官到上陽宫向武则天请安,问候她的日常生活状况;从此唐中宗每十天前来问候一次。 [2]甲寅(初四),唐中宗下诏恢复大唐国号,并规定郊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