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纪十六,丁未(公元前74年)—癸丑(公元前68年),共7年 孝昭皇帝下 元平元年(丁未,公元前74年) 1.春天,二月,刘弗陵下诏将口赋钱(七至十四岁的民众,每人要交二十三钱的税)减少十分之三。 2.夏天,四月癸未日,刘弗陵在未央宫中驾崩,享年二十三岁,尚未有子嗣继承皇位。 当时汉武帝刘彻的儿子只剩下广陵王刘...
汉养士马,议击匈奴。会昭帝崩,上遣光禄大夫常惠使乌孙。乌孙公主及昆弥皆遣使上书,言:“匈奴复连发大兵,侵击乌孙。使使谓乌孙‘趣持公主来!’欲隔绝汉。昆弥愿发国精兵五万骑,尽力击匈奴。唯天子出兵以救公主、昆弥!”先是匈奴数侵汉边,汉亦欲讨之。秋,大发兵,遣御史大夫田广明为祁连将军,四万馀骑,出西河...
《资治通鉴》的记载源于班固的《汉书》,班固是本朝人,记载本朝事,自然还是以“因循”成说(官方说法)为主,自然不敢删减这些来自霍光时期的“起居注”;况且霍光之后的汉宣帝也是因霍光从民间而帝王的,自然也乐的接受和延续“霍光的说法”,这样自己继位的“合法性”也就因为“合乎天意”而更加强了。 那么“不语怪...
刘贺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就是发明了“狗戴帽子”这个俗语,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了,甚至连狗穿衣服都大行其道了。请看《<资治通鉴>研读》第122章: 《<资治通鉴>研读》122:汉纪(十六) 刘贺继位 公元前74年春二月,汉昭帝诏令减少百姓十分之三的口赋钱。 夏四月癸未日,汉昭帝在未央宫中去世,他没有继嗣。这时,汉武...
《<资治通鉴>研读》123:汉纪(十六) 刘贺被废 刘贺继位后,仍然荒淫游戏无度。刘贺的官属被征召来到,往往都破格提拔官职,相国安乐升任为长乐卫尉。 龚遂去面见安乐,流着眼泪说道:“大王立被立为天子后,日益骄横淫逸,再也不听劝谏。现在国丧还没有结束,他却整天和近臣饮食作乐,玩斗虎豹,乘坐天子的虎皮车,车上...
汉纪十六出处:资治通鉴 原文: 起强圉协洽,尽昭阳赤奋若,凡七年。 孝昭皇帝下 ◎ 元平元年丁未,公元前七四年 春,二月,诏减口赋钱什三。 夏,四月,癸来,帝崩于未央宫;无嗣。时武帝子独有广陵王胥,大将军光与群臣议所立,咸持广陵王。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内不自安。朗有上书言:“周太王废太伯立...
大将军光忧懑,独以问所亲故吏大司农田延年。延年曰:“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光曰:“今欲如是,于古尝有此不?”延年曰:“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将军若能行此,亦汉之伊尹也。”光乃引延年给事中,阴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图计。
汉纪十六 起强圉协洽,尽昭阳赤奋若,凡七年 戊辰,五将军发长安。匈奴闻汉兵大出,老弱奔走,驱畜产远遁逃,是以五将少所得。夏,五月,军罢。度辽将军出塞千二百馀里,至蒲离候水,斩首、捕虏七百馀级;前将军出塞千二百馀里,至乌员,斩首、捕虏百馀级;蒲类将军出塞千八百馀里,西至候山,斩首、捕虏,得单于使...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奉宋英宗和宋神宗之命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司马光本人担任主编,在刘攽、刘恕和范祖禹的协助下,历时19年而编撰完成。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遂赐名《资治通鉴》。全书分为294卷,约三百多万字,记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
《资治通鉴》第24卷,汉纪十六 汉宣帝 本始三年(庚戌,公元前71年) 【原文】 匈奴降者言匈奴中皆闻广汉名,由是入为京兆尹。 广汉遇吏,殷勤甚备,事推功善,归之于下,行之发于至诚,吏咸愿为用,僵仆无所避。 广汉聪明,皆知其能之所宜,尽力与否;其或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