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1)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主要是指:在融资计划和决策中,银行主动地利用对净利率变化敏感的资金,协调和控制资金配置状态,使银行维持一个正的净利息差额和正的资本净值。 2)银行应对资产负债两方面业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保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及时性、灵活性,以此保证流动性供给能力。主要方法有:资金匹配法、...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是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强调资产与负债在规模、结构和偿还期上的对称与平衡,以实现银行整体效益最大化。资产负债综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该理论并不是对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 理论的否定,而是吸取了前两种管理理论的合理内涵,并对其进行了发展和深化。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金管理或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银行应对 资产负债两方面业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1.该理论强调对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的综合管理。2.银行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违约或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主要针对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利率波动同时影响资产和负债两方面3.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基本做法:利率波动导致:净利息收入变动:敏感性缺口管理净资产价值...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则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们日益认识到,能将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者的组合推进到更为协调合理、更为有效率的管理,应该是对资产和负债并重的、综合性的管理。 包括比例管理(对银行的管理指标要求)和缺口管理(利率敏感性缺口和久期缺口)。 利率敏感性缺口是指银行在一定时期以内将要...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这种理论认为单靠资产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形成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均衡只有根据经济金融情况的变化通过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通过资产、负债两方面的统一协调管理才能达到银行经营管理目标的要求。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这种理论认...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则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们日益认识到,能将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者的组合推进到更为协调合理、更为有效率的管理,应该是对资产和负债并重的、综合性的管理。 包括比例管理(对银行的管理指标要求)和缺口管理(利率敏感性缺口和久期缺口)。
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都是在利率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使用,一旦利率的波动幅度比较大,就要采用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包括: (1)偿还期对称原理,即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对称关系。 (2)目标替代原理,即银行经营三性原则中存在——种共同的东西——效用,它们的效...
简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正确答案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包括: ①偿还期对称原理,即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在一定的程度上保持对称关系。 ②目标替代原理,即银行经营三性原则中存在一种共同的东西—效用,它们的效用之和就是银行的总效用。因此,可以对这三个目标进行比较和相加,也可使它们互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