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住 首页>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关键字: 摘自:佛学大词典 梵语steya-sam!va^sika,巴利语theyya-sam!va^saka。以贼心而住之意。又作贼盗住、贼心入道。即指于教团(僧伽)中,为得利养与生活,或为偷盗教法而出家者;或指年龄未满二十,不能受正式具足戒而混于受戒队伍中者。[摩诃僧祇律卷十七、四分律...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谓未受具足戒者,住于受具足戒之比丘众中,共僧事也。寄归传一曰:‘不思咽咽当有流浆之苦,谁知步步现招贼住之殃。’行事钞上三曰:‘四分云:为比丘与外道相滥,佛令问何时何月何和尚阇梨等,即知佛法与外道俗人有异,勘问知非贼住。’更多:https://www.bmcx.com/ ...
贼住者通常住在简陋的房间或小屋里,这些地方通常没有过多的家具或装饰,以保持简朴的生活方式。佛教中有一种修行方式叫做“贼住”,是指一种自我节制和简朴的生活方式,旨在帮助修行者减少物质欲望,从而更好地专注于精神修行。
其中,“行成”为人名,“街中”即街道之中,“见之”意为看见他,“叱曰”即大声呵斥说,“个贼”为辱骂之语,犹言“你这个贼人”,“住”为使动用法,意为“使站住”,“即”为立刻、马上之意,“下驴来”即从驴背上下来。
在晋北广灵等地的方言交流中,"贼住"这个词汇有着特殊的含义,它常常被前缀以"大"或"小"等词来修饰,这种使用方式充满了情感色彩。无论是在何种语境下,"贼住"大多表达了说话者对对方的深深喜爱。例如,当父母亲切地称呼淘气的孩子为"小贼住",这无疑流露出他们对孩子的疼爱和包容。在同龄人间的互动...
贼住者 贼住者 (theyyasaüvàsako)的意思是以邪恶之心自行剃发披衣、示现出家形象或冒充比库者。有三种贼住者:形相之贼、共住之贼和俱盗之贼。这三种贼住者皆不得出家及达上。摘自《巴利语汇解》玛欣德尊者著
xíng chéng zhì jiē zhōng , jiàn zhī , chì yuē : gè zéi zhù ! 小提示:"行成至街中,见之,叱曰:个贼住!"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小提示:"行成至街中,见之,叱曰:个贼住!"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全诗 原文译文拼音版...
贼住比丘来寺院要注意穿着、尊称、上香、用餐等方面的礼仪。1、来到寺院一定要穿着得体,最好以素色衣服为主。夏季更不能穿得过于清凉,女性信徒更要注意不喷香水不浓妆艳抹。一方面是因为不雅观,另一方面是因为有妨碍佛堂的庄严。而且随身携带的物品一定不能放在佛案与佛坐之上。2、更要对尊重寺内...
四、 阅读文言文, 完成练习。董行 成唐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①贼。有一人从河阳长店, 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 天欲晓, 至怀州。 行成至街中, 见之, 叱曰:“个贼住! 即下驴来! ”遂③承伏。 人问何以④知之。 行成曰:“此驴行急而汗,非长行也;见人则引缰远过,怯也;以此知之。 ” 捉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