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三宝记》是隋朝费长房所作的佛经目录,共十五卷。以下是关于《历代三宝记》的详细介绍:作者与背景:费长房是蜀郡成都人,本出家为僧,博学而精于玄理。北周建德三年废佛法时还俗。隋初被召任翻经学士,在大兴善寺国立译场参加译事。内容构成:帝年:三卷,记录了从周庄王十年释迦降生之年至隋开...
费长房,四川成都人,其生卒年份无法考证。最初出家剃度修行,然而,在周·建德三年(574年),在武帝废止道释二教的背景下,被迫还俗。隋朝兴起后,费长房被征召成为翻经学士,于开皇四年(584年)五月,进入大兴善寺译场,以笔受方式参与了那连提黎耶舍翻译的《大方等大集日藏经》及《力庄严三昧经》...
隋兴,开设译场,受诏为翻经博士。由其担任笔受之译经有那连提黎耶舍之大方等大集日藏经、力庄严三昧经,及阇那崛多之佛本行集经、善思童子经、移识经、观察诸法行经、商主天子所问经等。复因见列代经录散落,年载芜没,乃撰历代三宝纪十五卷,成为唐代经典目录之重要参考。然书中有不少资料误引混用,如编选...
代录编鉴经翻译之少多。帝年张知佛在世之遐迩。入藏别识教小大之浅深。昔姬潜之鼎出现。彰汉室之将隆。近周毁之法重兴。显大隋之永泰。佛日再照。起自大兴之初。经论冥归。发乎开皇之始。事扶理契。合此会昌。述纪所由。因斯而作。所以外题称曰开皇三宝录云。其卷内甄为历代纪。
陆氏所引隋文帝敕见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盖“周武之时,悉灭佛法,凡诸形像,悉遣除之,号令一行,多皆毁坏”,以至“塔宇既废,经像沦亡,无隔华夷,扫地悉尽”,故发此敕以“重显尊容,再崇神化,颓基毁迹,更事庄严,废像遗经,悉令雕撰”。陆氏乃据此文以为印书之始。袁恬《书隐丛说》即谓“雕者属像,...
四川成都人,生卒年不详。初出家剃染,后周·建德三年(574),武帝废道释二教时,被逼还俗。隋朝兴起后,受勒为翻经学士,开皇四年(584)五月入大兴善寺译场,笔受那连提黎耶舍译的《大方等大集日藏经》及《力庄严三昧经》。
费长房,四川成都人,隋代佛教学者。主要作品有《佛本行集经》、《善思童子经》等。
凡十五卷。隋开皇十七年(597)费长房撰。又作开皇三宝录、开皇录、三宝录、长房录、房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本书为佛教传入我国后至隋代之弘法记录,亦为译经与著作之目录,此外,另附有佛家传记。全书共分四部分:(一)前三卷为帝王,包括自周至隋各朝纪年,乃佛教史大事,如将佛陀诞生之年推定为周庄王十年(...
邓广铭:印刷术发明于隋代之说是不可靠的 | 1.费长房的《历代三宝记》中载有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的一道诏,其中有“废像遗经,悉令雕撰”两句,明代陆深的《河汾燕闲录》中把下一句改为“悉令雕板”,引以为印书之始,此后遂有人以此为根据而说在隋代已有印刷术的发明。其实,那诏令中的两句话,“雕”字是...
凡十五卷。隋开皇十七年(597)费长房撰。又作开皇三宝录、开皇录、三宝录、长房录、房录。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本书为佛教传入我国后至隋代之弘法记录,亦为译经与著作之目录,此外,另附有佛家传记。全书共分四部分:(一)前三卷为帝王,包括自周至隋各朝纪年,乃佛教史大事,如将佛陀诞生之年推定为周庄王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