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是中国社会学的总设计师。从历史上看,费孝通对中国社会学的贡献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49年以前,费孝通关于社会学的大部分经典之作都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比如:《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皇权和绅权》等等,都是在这个阶段发表的。第二个阶段是从1949年到改革...
晚年,费孝通用了16个字总结自己毕生的理想与追求:“脚踏实地、胸怀全局、志在富民、皓首不移”。作为费孝通先生的成名作,《江村经济》侧重讨论社会制度变革,他以人类学的方法对江苏吴江一个村庄——开弦弓村调查研究,对开弦弓村的地理环境、村民的家庭结构、经济生产方式、财产分配与继承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旨...
费孝通思考的都是与此相关的问题,也因此,他的理论和思想能帮助我们或启迪我们去认识当下的这些挑战,也可以为世界提供一种中国当代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费孝通一生的书写,从来没有以学问的深奥来将自己隔离于大众群体的生活现实之外。他从始至终都在强调一种平民路线,强调基层精英与大众生活之间无距离的沟通联系。他...
今天是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卓越领导人费孝通同志诞辰110周年的日子。谨以此文纪念费老。 费老1910年11月出生于江苏吴江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早年就读于苏州振华女校、东吴大学附属一中。1924年开始发表文章。1928年进入东吴大学医预科学习。后受进步思想影响,于1930年转入燕京大学社会学...
费孝通 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人。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 193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 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学人类学系,获硕士学位。1938年毕业于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 1938年回国,先后在云南大学、清华大学任教授。自1952年起,任中央民族学院副...
1910年11月2日,费孝通诞生于苏州府吴江县一个重视教育的知识分子家庭,这埋下了他研究学术最初的种子。1935年,费孝通与王同惠结为伉俪。同年秋天,还是清华大学社会系学生的费孝通与新婚妻子王同惠前往广西大瑶山做瑶寨实地调查。在翻山越岭中,费孝通误入瑶族猎户为捕捉野兽而设的陷阱,王同惠为了救他独身离去寻援,...
民族研究作为费孝通学术思想的第二个支柱,使他更清晰地俯瞰到中国作为一个整体性存在的样貌,或者说,1950年以后的民族地区研究,真正让他注意到了一种更为宏观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一体性的存在和未来发展,注意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和现实维度上的内在统一性。这一点仍然和他最初的金秀大瑶山的研究有关。在费孝通和王同...
张亚辉:费孝通的两种共同体理论:对比较研究的反思与重构 2024-10-21 00:30 阎秉华:缅怀敬佩的费孝通同志 2024-04-17 11:09 赵旭东 海子奕:费孝通学术思想中的中国式现代化路径——从乡土 2024-04-14 23:36 梁永佳:本土人类学与多重普遍性:重新思考“利奇-费孝通之辩” ...
费孝通:爱3个女人,骨灰分两份给两任妻子 1935年12月,广西大瑶山,严寒与世事般扑朔迷离。一对夫妻在此做社会调研,丈夫儒雅之气难掩,身着土布棉袄;妻子有孕在身,轻轻护着小腹,紧随其后。山路崎岖难行,向导已然迷失,夜色渐沉,丈夫不慎踩空,跌入猎人设的陷阱。脚部受伤,动弹不得,妻子焦急万分,内心嘶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