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操作指标主要是专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款,以及基础货币。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控制现金、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 (M2) 和国家银行贷款规模等一组指标。2024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提法,它讲...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根据经济变化的征兆来调整政策取向,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货币政策偏向扩张;当经济出现过热时,货币政策偏向紧缩。最终反映到物价上,就是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2010年12月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宣布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以应对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的局面。2024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
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来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货币政策判断的第一阶段,货币政策可分为稳健和非稳健,其中非稳健又分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中国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采取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其内涵是根据形势变化及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确保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及金融...
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的中心点是调节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供应量称为“放松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称为“紧缩银根”。主要措施 第一,控制货币发行。这项措施的作用是,钞票可以整齐划一,防止币制混乱;中央银行可以掌握资金来源,作为控制商业银行信贷活动的基础;中央银行可以利用货币发行权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
《货币政策》是一本2013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英]基思·贝恩和[英]彼得·豪厄尔斯。内容简介 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金融环境和不断深化的金融演进,洞察其背后的货币运行及其政策机制显得异常重要。本书打破了货币理论中经验主义的桎梏,以准确简洁的语言、更切合现实的模型体系和务实的政策操作,在实证分析...
货币政策的目标一般可概括为: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稳定物价是指将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控制在一个比较小的区间内,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的或急剧的波动。充分就业是指将失业率降到一个社会能够承受的水平。经济增长是指经济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始终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中,一个时期比另...
宽松货币政策(easy monetary policy),总的来说是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比如直接发行货币,在公开市场上买债券,降低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等。当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再贷款利率时,买进政府债券,对外投放货币,增加市场货币流通,促使商业银行扩大信用规模,降低利率,促进投资的发展,稳定物价、充分就业...
美国的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职责,长期以来由美国的中央银行即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简称美联储,FRS)承担。货币政策是美国调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宏观政策工具。美国法律规定,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并保持市值的稳定,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金融环境。在货币政策执行过程中,美联储积极运用有关金融工具以尽量...
货币政策是涉及经济全局的宏观政策,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 分配政策和外资政策等关系十分密切,必须实施综合配套措施才能保持币值稳定。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的一种,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