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酱草baijiangcao【别名】败酱、黄花败酱、苦菜、豆豉草、观音菜。【英文名】Herba Patriniae【药用部位】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或白花败酱Patrinia villosa (Thunb.) Juss的全草。【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地下茎细长,横走,有特殊臭气。基生叶对生,叶片披针形或卵形,2~...
败酱草的种植和炮制 来源 为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和白花败酱的全草。野生者夏、秋季采挖,栽培者可在当年开花前采收。洗净,晒干。 性味 辛、苦,凉。 炮制 洗净,晒干,切碎用。 败酱草炭:取败酱草,置锅内,用中火炒至黑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性状 (1) 黄花败酱 全体常折迭成束。要命茎圆柱形...
败酱草是我们较为常见的植物,因为揉搓其新鲜或干燥叶时有一股腐败“酱”菜或败豆酱味而得名。据《吴普本草》记载,败酱,似桔梗,其臭如败豆酱。《本草正义》说,“此草有陈腐气,故以败酱得名。” 败酱草是我国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它来源于败酱科败酱属植...
败酱草,通常是指蒲公英,学名为Dempstizincum chinense。 别名 又称“野百合花”、“百页菊”、“落叶花”、“马蹄花”、“蒲公英”、“野蒲公英”、“笔苗”、“阴苋菜”。 生长分布 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南北各省均有分布,以浙江、江苏、上海、广东等省和港澳台地区尤为常见。 形态特征 败酱草多年生草本,植株高低...
败酱草,地方上称苦益菜,草本植物,多生长于山坡草地等地方,味辛、苦,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等功效。 败酱草的功效 食材简介 败酱草,地方上称苦益菜,草本植物,多生长于山坡草地等地方,味辛、苦,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等功效。 营养价值 败酱草嫩叶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C、胡萝卜素,以及挥发油、皂甙、...
败酱草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排脓、祛瘀止痛、镇静安眠、抗菌抗病毒等功效,可以治疗热毒、肺脓肿、跌打损伤、失眠、冰敷细菌感染等疾病。 1.清热解毒 败酱草性凉,味辛、苦,可以有效地清除体内的热毒,对于由热毒引起的各种疾病,如感冒、咳嗽、口腔溃疡等,都有缓解作用。
败酱草的功效与作用包括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主要用于治疗肠痈、肺痈、痈肿疮毒、产后瘀阻腹痛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还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其使用禁忌为孕妇慎用、虚寒证者禁用。使用方法有泡茶、煮粥、煲汤等。在识别败酱草时,可以通过看外形、闻气味、辨颜色等方法进行。
每日一味中药:败酱草 中药败酱草,别称黄花败酱、龙芽败酱、黄花龙牙,为败酱草科植物黄花龙芽Patrinia scabiosaefolia Fisch. ex Link.,白花败酱(苦斋)P. villosa (Thunb.) Juss.,以根状茎和根、全草入药。根春秋季节采挖,去掉茎叶洗净,晒干。全草夏秋采割,洗净晒干。败酱草的功效 【性味】 辛、苦,...
然败酱草,主入胃、大肠经,多用于肠痈,兼治肺痈;又入肝经,能清泄肝胆湿热实火,用于目赤肿痛、湿热黄疸;尚可祛瘀止痛,用于产后瘀阻腹痛。而鱼腥草专归肺经,以清宣肺热见长,为治肺痈吐脓、肺热咳嗽之要药;且能利尿通淋,以治热淋涩痛。 【化学成分】 黄花败酱主要含香豆素,环烯醚萜,皂苷,甾醇等。白花败酱主要...
败酱草是一种中药,有以下功效与作用: 1.败酱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细菌具有抗菌活性,具有抗菌作用。 2.败酱草能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细胞变性,有改善肝功能的功效。 3.败酱草可以帮助病患部位祛除淤血,起到活血止痛的作用。 4.败酱草含有丰富的挥发油、皂甙等物质,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利尿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