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子夏说:“尊重贤德而轻视外表;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服侍君主能奉献生命;与朋友交往诚实守信。这样的人即使自谦说没学过什么,我也一定说他已经学得很好了。” 这段...
“贤贤易色”,易色的色不是女色,而是指态度,看法,“贤贤易色”原指对妻子,看重品德而不是容貌,现在是指遇到学问和道德修养较高的贤者,就会肃然起敬,认真的待他。由此可以得出第一个要点“学习者要端正学习态度”; 根据“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可知,学习的重点在于提高人...
内心坚持理想,对外包容他人,“贤贤易色”是对君子极高的要求。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事父母能竭其力”,孝敬父母,不遗余力,这是儒家仁德的发端,没有问题。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里的朋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君子,前面我们都解释过。 问题在于“事君能致其身”这一...
事父母,能竭其力 侍奉父母能够竭尽所能,不含糊敷衍。不在于能给予他们多少,而是是否尽心尽力。事君,能致其身 致其身:致,意为“奉献”、“尽力”。这里是要尽忠献身的意思。辅佐君王,就要尽忠竭力。也就是要以天下为公,不能有私心。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与朋友交往,信守承诺,说到做到。虽曰未学,...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出处】《论语·学而》 【注释】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
翻译下面文言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学而》注释:易,动词,不以为意,轻视。译文: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3.【答案】 子夏说:“尊重有才有德的人而看轻 女色:侍奉父母.能竭尽自己的力量:侍奉君 主,能贡献出自己的...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今探此语,旧解夫妻之伦重德轻色,然合于孔门“有教无类”之旨及当时世况,别有意蕴。 “贤贤”者,敬贤…
子夏的这句话,是儒家思想中对于人格修养和道德行为的高度概括。他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即“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首先,“贤贤易色”是指尊重和欣赏有德行的人,而对那些没有德行的人则保持警惕和疏远。这是儒家强调的人与人之间应有的...
中文系的子夏出场了。我们今天读到的《论语》文字非常优美,和子夏密不可分。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里讲到了三种人际关系:和父母相处,事父母;和领导相处、事君;和朋友相处,与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