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中主要的贝氏体组织有无碳化物贝氏体、上贝氏体、下贝氏体、粒状贝氏体等。其中无碳化物贝氏体板条铁素体束及未转变的奥氏体组成,在铁素体之间为富碳的奥氏体,铁素体与奥氏体内均无碳化物析出,故称为无碳化物贝氏体,是贝氏体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一种单相组织,由大致平行的铁素体板条组成。铁素体板条...
贝氏体组织:贝氏体(B)是渗碳体分布在碳过饱和的F基体上的两相混合物;上贝氏体:550℃~350℃,B上,呈羽毛状,小片状渗碳体分布在成排的F片之间下贝氏体:350℃~Ms,B下,黑色针状,细小无方向性,而F内碳化物细小弥散,粒状贝氏体:形成于上贝氏体转变区上限温度范围内。组织特征是在粗大的块状或针状铁素体内...
上贝氏体、下贝氏体、无碳化物贝氏体、粒状贝氏体、反常贝氏体、柱状贝氏体 钢中的贝氏体是过冷氏体在中温区域分解后所得的产物,它一般是由铁素体和碳化物所组成的非层片状组织。钢中的贝氏体转变首先由Bain等人于1930年作了研究和阐述,因此这种转变后来被命名为贝氏体转变。我国柯俊教授在这方面亦曾...
它是在中等冷却速度下,介于马氏体转变和珠光体转变之间的一种过渡组织。特征:贝氏体组织形态多样,可呈羽毛状、针状或粒状,其内部亚结构较马氏体简单。贝氏体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较好的韧性,是许多钢种希望获得的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贝氏体组织呈现深浅不一的灰色,与马氏体和珠光体形成对比 羽毛状贝氏体 特...
羽毛状上贝氏体 羽毛状贝氏体属于有碳化物的贝氏体一类、相应地可称为有碳贝氏体。 羽毛状贝氏体由板条状贝氏体铁素体和在条间分布的碳化物组成。贝氏体铁素体片条间的碳化物是片状或颗粒状形态的细小的渗碳体。经典的贝氏体组织形貌呈羽毛状,是 BF +θ - M3C 的整合组织。将 GCr15 钢奥氏体化后于45...
答:钢中主要的贝氏体组织有:上贝氏体、下贝氏体、无碳化物贝氏体、粒状贝氏体。 上贝氏体组织由大致平行排列的板条状铁素体和呈粒状或条状的渗碳体组成,光学显微镜下呈羽毛状,电子显微镜下,上贝氏体中碳化物分布在贝氏体铁素体条片间,大致平行于铁素体板条的方向。大致平行排列的上贝氏体铁素体构成束,...
答:贝氏体型转变温度为550℃~ Ms,属于中温转变。由于转变温度降低,只有部分碳扩散出,还有部分碳留在铁素体内,因此也称为半扩散型转变。贝氏体用符号B表示。 根据其组织形态不同,分为上贝氏体(B上)和下贝氏体(B下)。 过冷奥氏体在350~550℃温度范围内的转变产物称为上贝氏体。上贝氏体在光镜下呈羽...
特征:贝氏体组织的形态多变,可能呈现羽毛状、针状或粒状。与马氏体相比,其内部亚结构更为简单。尽管如此,贝氏体却具有优异的硬度和韧性,因而常为众多钢种所期望获得的组织形态。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贝氏体组织展现出深浅不一的灰色调,与马氏体和珠光体形成鲜明的对比。羽毛状贝氏体这种贝氏体是在较高的...
贝氏体产生在等温淬火处理后的组织中。在金属热处理过程中,钢的过冷奥氏体在中温(珠光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的温度范围之间)发生的转变。钢铁热处理理论的奠基者美国人贝茵(ECBain)在1930年首先发表了这种转变产物的光学金相照片,后来人们把这种转变产物命名为贝氏体。到1939年,美国人梅尔(R.F.Me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