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氏体相变是由一个奥氏体单相转变为两个相,那必然存在原子扩散的问题(只有碳的扩散)。贝氏体相变的基本特征 与马氏体相变类似,贝氏体中铁素体形成时也能在平滑试样表面上产生浮突;说明铁素体也是切变共格长大的。并存在一定的惯习面,在上贝氏体中,惯习面为{111}γ,下贝氏体中,惯习面为{...
贝氏体相变是指在不经过液态过程的情况下,从一种固态相转变为另一种固态相的转变。这种转变通常伴随着一些物理和机械性能的变化,如硬度的增加和韧性的降低。贝氏体相变通常发生在钢铁等金属材料中,也可以在陶瓷和其他材料中观察到。贝氏体相变是一种非扩散性相变,这意味着原子在相变过程中不会像在扩散性相变中...
贝氏体相变是指经过加热和保温的奥氏体迅速冷却到珠光体形成的温度以下,马氏体形成的温度以上的范围内进行等温,在等温过程中发生的相变。这种相变可发生在等温或连续冷却过程中,转变产物为贝氏体。 二、特征 相变温度:贝氏体相变发生在中温区,即珠光体转变温度和马氏体转变温度之间。这一温度范围通常称...
恩金认为贝氏体相变应属于马氏体相变性质,由于随后回火析出碳化物而形成贝氏体,提出了贫富碳理论假说。该假说认为,在贝氏体相变发生之前奥氏体中已经发生了碳的扩散重新分配,形成了贫碳区和富碳区。在贫碳区发生马氏体相变而形成低碳马氏体,然后马氏体迅速回火形成过饱和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即贝氏体。
相组成物:贝氏体铁素体基体+碳化物的非层状组织,还有残余奥氏体; 相变特点:切变共格和扩散型相变,即半扩散型相变,有表面浮凸效应 相变过程:由一个单相转变为两个相的过程。相变过程中有碳原子的扩散,碳的扩散速度控制贝氏体转变速度并影响组织形貌。反馈...
贝氏体:是钢经奥氏体化后,过冷到珠光体转变温度区域与Ms之间的中温区等温,或连续冷却通过中温区时形成的组织。美国冶金学家EdgarC.Bain (Sept.14,1891--Nov.27,1971)UnitedStatesSteelCorporation 贝氏体--Bainite 贝氏体相变的基本特征 1)B相变是过冷A在中温转变区发生的非平衡相变,转变温度范围宽,转变...
《贝氏体相变新论》一书是21世纪以来论述贝氏体相变理论及其应用的新书。其试验新、内容新、概念新,理论新。该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论述了贝氏体的成分、组织形貌和精细亚结构,贝氏体及贝氏体相变物理本质,贝氏体相变热力学,相变动力学。阐述了贝氏体相变的过渡性特征,贝氏体和贝氏体相变的定义。分析论述...
1952年,柯俊和Conttrell发现贝氏体相变产生表面浮凸效应,提出相变的切变机制,形成“切变学派”;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冶金学家Aaronson等认为贝氏体相变是共析转变的变种,形成了“扩散学派”; 后来人们相继在Cu-Zn、Cu-Al、Ag-Zn等合金,甚至在陶瓷中也发现了贝氏体转变。;5.1贝氏体相变的基本特征;1.贝氏体相...
解析 1.有一个温度变化范围,对应的有一个上限温度Bs点。 2.贝氏体相变产物的组织形态与形成温度密切相关 3.贝氏体相变动力学。需要一定的孕育期,曲线也为C曲线。 4.贝氏体相变的扩散。只有碳原子扩散。 5.贝氏体相变的晶体学特征。产生浮突现象,另外与母相存在一定的惯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