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来看,O即Origins起源,科学家希望采样分析一颗富含碳的原始小行星,研究其矿物质和有机物的成分、分布、演化史;SI 即Spectral Interpretation光谱解释,也就是阐释贝努的整体属性,与地基望远镜观测其他小行星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RI即Resource Identification资源识别,指的是探测器要绘制贝努的全球属性、化学和矿物学...
贝努小行星是一颗富含碳的小行星,这样的特征可以让我们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由来,在2020年隼鸟2号返回的样本中,研究人员是发现了20种氨基酸,以及2023年3月宣布发现尿嘧啶的存在,这是一种组成遗传基因的物质,这样的发现可以让我们思考生命来自小行星的传播这一说法。2023年9月24日,贝努表面的样本将会被带回,不...
这颗小行星的名字叫贝努,是一颗碳质小行星。相信天文爱好者们对这颗小行星并不陌生,因为它是目前仅有的几颗人类实施过表面采样的小行星。贝努的学名是101955 Bennu,发现于1999年9月11日。当时它正在接近地球,被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小组(LINEAR)发现。它的外形有点类似于大家小时候玩的沙包,看起来大致是一个...
的样本相比,来自贝努小行星的样本中氨的浓度极其高。氨是合成氨基酸等有机化合物时氮元素的重要来源。氨挥发性很大,如果不是低温环境的话,氨无法稳定存在。因此,研究人员认为,高浓度氨的存在表明检测出的这些有机化合物都是在低温环境下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生成的。这是关于地球外有机物合成的一种新认识。
同时,为了防止贝努被击碎分解后的碎片撞击地球。中科院的专家还在火箭头部设计了一个偏转器,在撞击时起到缓冲作用,避免将贝努小行星击碎。同时也能保证将力量传递给小行星,使其按照预定计划改变轨道。相比之下,我国科学家的方案无论在成本还是效率方面都更出色。美国方案需要25年的预警时间,而中国方案只需10年。...
小行星贝努可能在2182年撞向地球。据报道,2020年,OSIRIS-REx任务从小行星贝努上收集了岩石和尘埃,装有这些珍贵样本的太空舱于9月24日返回地球,降落在犹他州的沙漠中。这次任务带回了大约8盎司(约227克)的碎片,NASA认为这些碎片含有太阳系诞生之初的构件,可以为了解地球生命的形成提供线索。装有贝努样本的太空...
其中贝努小行星就是一个例子,科学家分析发现贝努小行星在2182年可能会撞击到地球表面,虽然概率只有1/2700,但仍旧引起很多人的关注。这颗小行星还是比较独特的,对于人类来说它还是有一定名声的,因为NASA的探测器三年前刚从贝努小行星上带回了样本。贝努小行星直径在510米左右,科学家研究发现它诞生于几十亿年以前...
密封的贝努小行星岩石与矿物样本。(Source:Erika Blumenfeld & Joseph Aebers/JSC)太阳系形成初期遗迹 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初期,无法形成行星的天体碎裂后的残余物,也因此有多样形态、大小及化学组成。贝努被选为OSIRIS-REx任务的目标,主要是因为从地球望远镜观测数据显示,贝努小行星富含碳及水合黏土矿物,可能与...
新华社东京2月1日电(记者钱铮)日本北海道大学、东北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5家日本高校和研究机构日前联合发表新闻公报说,他们参与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分析来自贝努小行星的样本发现,其中含有氨基酸、胺等多种有机化合物,特别是检测出了生命体的遗传物质DNA和RNA所必需的全部5种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