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性互动理论,也被称为符号互动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赫伯特·米德最初阐发,并经其学生布鲁默等人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系统理论框架。该
象征行为,指的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行为。人类特有。象征符具有双层意义,第一层是符号的字面意义,第二层是符号的类比或联想意义。两层意义之间必须要有某种类似性。这种类似性基于社会生活的联想或想象。象征性互动理论,倡始人是米德《精神、社会与自我》象征性社会理论把人看作是具有象征...
象征性互动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又称为符号互动理论,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具有象征性符号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这一理论源起于英国注重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传统,由美国学者布鲁默首创。布鲁默自己承认,他最直接的灵感来源于米德的实用主义哲学和库利的人类学方法,还有帕克进入社区进行的直接研究。 象征互...
(1)象征性社会互动: 象征性社会互动,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象征性互动,它揭示的是传播这一社会过程的一个基本慨念。象征性社会互动,首先是一个互动双方通过象征符来交流或者交流意义的活动。被交流或者交换的意义,对传播者而言是他为发出的符号赋予的含义和对符号可能引...
答:象征性互动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其代表学者有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米德、布鲁默、西布塔尼等人。这种理论把人类看作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认为象征活动是人类创造文化的一种活力,研究象征行为不仅能够揭示人的本质,而且有助于理解现实的社会生活。 象征性互动理论的核心问题是考察以象征符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象征性互动理论的三个主题 🎭 意义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性 🌐 主题一:意义在人类行为中的重要性 象征性互动理论认为,意义不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而是通过传播过程建构的。 互动的目标是创造共享的意义。 布鲁默的三个假设: 人们根据他人赋予某个事物的意义决定如何对他人采取行为。
象征性互动理论(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是一种揭示人类文化创造过程的理论,由美国学者米德提出,后由他的学生布鲁默和特纳进一步发展。这一理论将人类视为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认为人类的象征活动是一个积极的创造过程。象征性互动理论的核心问题是象征符号与社会互动之间的关系,即通过象征符号进行交流的人与人之间...
象征性互动理论把人看做是具有象征行为的社会动物,把人类的象征活动看做是一个积极的、创造性的过程,是人类创造出来广泛的文化的一种活力,认为研究象征行为不仅对揭示人的本质,而且对理解现实的社会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布鲁默的说明,象征性互动理论的核心问题是考察以象征符(尤其是语言)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
符号互动论(也称象征性互动理论,symbolicinteractionism)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最初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德(G.H.Mead)提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米德、库利、欧文·戈夫曼、赫伯特·布鲁默等。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是:人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确立自己的身份,这种互动并非一种机械的刺激-反应过程,而是基于一定的意义阐释与理解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