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拓以各种鱼类为直接的创作对象,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喜爱。象山鱼拓常被用作对外交往的礼品赠送,也有一定量的向德国等出口。 本次鱼拓作品专题展,由荣宝斋宁波分店策划组织。鱼拓作品均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宁波...
借全国鱼拓邀请展之机,参展的9省份10位鱼拓艺术家就加强鱼拓文化交流,大力传播弘扬鱼拓文化达成共识,联名发布倡议。大家倡议,鱼拓是渔文化的生动实践,全国从事鱼拓艺术的艺术家,紧紧抓住国家重视非遗文化、发展渔文化的大好机遇,共同推进鱼拓事业快速发展。建立鱼拓艺术传承基地和培训机构,培养鱼拓专业技术人才。推动...
古代象山渔民在逢年过节,在新鲜的鱼身上涂上墨鱼汁,用红纸将鱼的外形和鱼鳞纹路拓下来,贴在门窗上,象征着年年有余,表达了渔民美好的愿望。而这也正是象山鱼拓艺术的起源。 不过也有当地的学者对象山鱼拓的出现有不同的说法:在古时,由于没有相机等拍照技术,为了更了解象山周边海域的鱼类情况,以及对一些濒临灭绝的...
在即将到来的2024中国·包头艺术博览会中,荣宝斋宁波分店将特别呈现一场精彩的象山鱼拓作品展。鱼拓,这一源自我国传统传拓技艺的古老存真术,将通过纸、墨汁和颜料的巧妙运用,在鱼体上留下生动的印记。据史料记载,宋代已有墨制鱼拓问世,而清初曹溶所藏的无名氏鱼拓及清代皇室宗亲溥儒的朱砂鱼拓等珍品,更是见证...
在此次2024中国·包头艺术博览会中,荣宝斋宁波分店将特别呈现一场精彩的象山鱼拓作品展。鱼拓,这一源自我国传统的传拓技艺,通过纸、墨汁和颜料的巧妙运用,在鱼体上留下真实的印记。这种古老的存真术可追溯至我国宋朝,那时便已出现用墨制作的鱼拓。现今,仍存有清初曹溶所藏的无名氏鱼拓以及清代皇室宗亲溥儒的...
卢圣贵是市级非遗项目象山鱼拓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于1995年起专注鱼拓艺术研究,现为象山渔山鱼拓创新团队带头人。近年来,实施“授人以渔”、“非遗月月汇”等公益培训项目,推进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编著出版《中国渔文化印谱》、《中国鱼拓名家题跋集》、《全国鱼拓书法作品集》等书籍。
象山鱼拓简介 哎,说起象山鱼拓啊,那可真是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朵奇葩,美得让人心醉,又透着那么一股子匠人精神。你想象一下,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象山那片碧波荡漾的海面上,渔民们满载而归,网里跳跃着的,可不仅仅是鲜活的鱼儿,更是一幅幅即将诞生的艺术佳作。 鱼拓,听起来有点神秘吧?其实啊,它就是把...
象山非遗 2022-07-07 17:01 发表于浙江 ,时长04:52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它是游子出行四方的标志,也是维系情感的纽带,依托着每个人的乡愁和家国情怀。我们用乡音留住乡愁,是为了记住回家的路,也是为了留下更多的美好回忆。 出品:象山县非遗保护志...
现时在象山县非遗中心的大力支持下,象山县海洋文化研学中心还将渔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开设象山鱼拓、鱼灯制作、麦秸画等非遗课程。值得一提的是,该研学中心还作为申报主体,把传承近100年的“鱼类故事”成功申报为省级非遗项目。他并透露已在珠海开办类似的文化研学机构,并希望藉海洋文化同澳门交流,促进...
象山鱼拓:捕捉鱼儿的永恒之美 鱼拓,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源于我国传统的拓印技艺。它最初是为了记录鱼的尺寸而发明的,旨在为鱼类留下纪念。通过将伸缩性纸张覆盖在鱼体上,再用墨色或颜料进行拓印,鱼的外形和鱼鳞的细腻纹路便被完美地复制在纸上。 这一技术不仅精确地复制了鱼的自然形态,而且不损害鱼的原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