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是唐司空图提出的美学命题。对于诗歌意境的形成及其审美价值的理论概括。《与极浦书》:“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谭(谈)哉?”第一个“象”与“景”,指诗歌作品通过语言文字所直接描写的最易使人感受到的形象,有具体的形状、色彩、声音及其组合,画面明晰而不飘忽。第二个“象”与“...
“戴蓉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这一诗论的作者是 [ ] A. 皎然 B. 刘禹锡 C. 王昌龄 D. 司空图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杜甫?登高?中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 A.抒情...
“戴蓉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轻易可谈哉?”,这一诗论旳作者是 [ ] 答案 A,B,C,D 解析 null 本题来源 题目:“戴蓉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轻易可谈哉?”,这...
百度试题 题目“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谭哉?”,描述的是文学意境( )的特征。A.情景交融B.虚实相生C.韵味无穷D.咀嚼不尽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B 反馈 收藏 ...
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 (司空图《与[汪]极浦书》) (诗歌所描写的景致,犹如蓝田蕴藏着美玉,玉的烟气在温暖的阳光中若隐若现,可以远远望见,但是不能就近清楚地观察。通过欣赏诗歌景象而产生的之外的景象,岂可容易表达出来呀!)盖诗之所以为诗者,其神在象外,其象在言外,其言在意外...
司空图"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与极浦书》)最早把老子的“大象无形”的理念引到诗学命题上来。刘禹锡《董氏武陵集序》“义得而言丧,故微而难能;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和。”明确提出美的境界在物象之外的观点。象外之象是隐含在作品艺术形象中更深层的审美意象,是作者留给读者的再创造的空间,...
语见唐司空图《与极浦书》:“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谭哉?”作为文论概念的“象外之象”,从创作言,前一个“象”是指构成作品的具体的有形意象,后一“象”是作者借助具体意象的象征或暗示而创设的一个无形的虚幻景象,或者说是...
诗学概念·象外之象 与诗学有关的美学概念。语见唐司空图《与极浦书》:“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谭哉?”作为文论概念的“象外之象”,从创作言,前一个“象”是指构成作品的具体的有形意象,后一“象”是作者借助具体意象的象征...
紧接着司空图评论道:“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司空图把这种可望不可即的形象称为象外之象,即隐藏在诗歌直接描绘的形象后须由读者进一步咀嚼、寻绎、体会的形象。如他在早春诗中写道“人家寒食月,花影午时天”,令人想到春花烂漫、春意融融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