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行政处罚法第2条中的“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常被作为报应目的论的文本依据,但“惩戒”一词意图定义的并不必然是行政处罚的目的,它也可能只是一项用来揭示行政处罚制度形态的认知标准。这正如,行政许可法第2条将行政许可定义为“行政机关根据...
第一,行政处罚法第2条中的“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常被作为报应目的论的文本依据,但“惩戒”一词意图定义的并不必然是行政处罚的目的,它也可能只是一项用来揭示行政处罚制度形态的认知标准。这正如,行政许可法第2条将行政许可定义为“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
(3)“依照”类用法,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作如下处罚:……”(4)“参照”类用法,经全文检索,这类用法主要存在于引用规章以下的裁量基准的情形,如“参照《深圳市应急管理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标准(2020年版)》序号第11项……处1万元罚款”,“参照《浙江省消...
应当基于处罚法定原则,从法定性、明确性、整全性三个维度,规范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法条引用。 引言 《行政处罚法》第59条要求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事实和证据”和“行政处罚的种类和依据”;《行政诉讼法》第70、75条规定,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行政行为可撤销,行政行为没有依据属于重大且明显...
为强化对单位违法的威慑力,现代行政处罚逐步引入双罚制。双罚制是指对于单位行政违法行为,同时给予单位及相关责任成员行政处罚的法律责任制度。作为一种新的处罚制度,双罚制应从立法政策、构成要件、法律责任三个维度进行规范建构。在立法政策层面,双罚制应采“法有特别规定才适用”的局部适用模式;在构成要件层面,应...
在环境行政处罚中,由于相对人主要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其威慑功能侧重于经济上的遏制效果:基于“禁止任何人从违法中获益”的法理,罚款应足以追缴相对人由违法行为所获之不法利益,即应该确保违法成本大于守法成本且罚款比违法所得高。否则,一方面,可能导致企业...
借鉴犯罪构成要件理论,行政法理论通说认为,应受处罚行为的成立应当具备“违规行为该当于处罚要件”(构成要件该当性)、“违规行为具备违法性”(欠缺阻却违法事由)、“违规行为具备主观责任要件”(有责性)三个要件。只有相对人行为同时符合这三个要件时,才能够成立行政处罚。应受处罚行为的成立要件不等于构成要件,构成...
有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者认为,在某行政管理领域没有上位法的情况下,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该行政管理领域的违法行为及处罚。还有学者走得更远,提出《行政处罚法》仅以“违反行政管理秩序”作为概括性标准,意味着当上位法未就某行为设定行政处罚时,地方性法规可以在《立法法》第72、73条授予的权限范围内,将其设定...
作为依法行政和人权保障的产物,处罚法定原则构成行政处罚的一项基本原则,与罪刑法定原则一脉相承,其核心要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违法,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其中,“法无明文规定不违法”一般被称为构成要件法定,其决定哪些行为事实可以被涵摄为应受处罚行为;“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一般被称为法律效果法定,其决定应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