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是用一个字对死者生平的高度概括,李世民给他哥李建成上的谥号是“隐”。这个字代表了什么涵义呢? 根据《唐会要卷八十/谥法下》:“隐。隐拂不成曰隐。明不治国曰隐。怀情不尽曰隐。赠太子建成。”这是唐朝官方的解释。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逐句进行分析。 “隐拂不成曰隐”出自《逸周书·谥法》。
历史上,有两位谥号为“隐”的皇帝,你都知道吗?#秋日生活创作季#谥号是对一个人一生行为的评价。谥号有好有坏,有不好不坏的。其中,《逸周书·谥法》曰:“见美坚长曰隐,不显尸国曰隐,违拂不威曰隐。”苏洵《谥法》曰:“怀情不尽曰隐。”在古代历史上,“隐”是表同情且略带批评的谥号。以下,就让...
历史上,有两位谥号为“隐”的皇帝,来看看他们的生平事迹 谥号是对一个人终身行为的评价,可以是褒义也可以是贬义。《逸周书·谥法》中有这样的描述:“表现美德且坚定不移地持守者,称为隐;不显露国家才能而隐匿自己的人,也称为隐;违背正道又不具备威严的人,亦称为隐。”苏洵的《谥法》中提到:“内心怀...
从碑文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异样,那就是墓志上李建成的谥号“隐”子明显是被涂改过,原来史官根据当时的情况对李建成的谥号写的是“灵”,而根据历史的情况,“灵”字是恶意,也就是罪恶的意思,比如春秋时期的晋灵公,后来李世民看过觉得也许不妥,就命人将“灵”字改为“隐”字,隐约看出李世民对他这个兄长的恻隐之...
首先,从字面意义来看,“隐”有隐退、隐藏、不显露的意思,在谥号中则有更多象征意义。根据《谥法》记载,“隐”用以评价那些虽有才德但未能充分施展,或处境不利、功绩未彰的君主。《二》鲁隐公获得“隐”谥号的具体原因可以从他的生平事迹中找到解释。鲁隐公在位期间,尽管进行了多项改革和治理,但由于内忧外患,...
”于是,杜淹提了第二版方案:将李建成的谥号定为“灵”。根据出土的墓碑资料显示,李建成的谥号应该是被人改过。 可以肯定,刻上“隐”字之前,墓碑上已经有了一个谥号,按照考古学家的说法,工匠将先前的字迹刮平之后,重新刻上了“隐”字,而先前的字就是“灵”!第三版方案:将李建成的谥号定为“隐”。
"宋代学者苏洵则认为:"心有遗憾未能实现抱负叫隐。"在古代,"隐"这个谥号既表示惋惜又暗含批评意味。接下来我们要说的就是两位获得"隐"谥号的帝王,他们的人生结局都很悲惨。一、后汉末代皇帝 刘粲,又名士光,山西忻州人,是匈奴族人。他在汉赵政权中排行第四位皇帝,父亲是汉昭武帝刘聪。刘粲从小就表现出色,...
谥号中的“隐”意为隐逸之士,表示一种高尚、遁世隐居的品行。在古代,谥号是对一个人一生贡献和行为的评价,是对其地位和身份的认可。其中,“隐”这一谥号,是对那些选择遁世隐居、不慕功名之人的赞扬。拥有“隐”这一谥号的人,通常被看作是那些不愿涉入世务,...
、鲁隐公 春秋以鲁隐公开始。鲁隐公谥号是隐,谥法上说:隐弗不成曰隐。鲁隐公是妾生的,根据当时的宗法制度,是不可以做鲁国的国君的。可是桓公年幼,隐公为人贤明,大臣就推举隐公即位。不过隐公这个人,很有孝悌之心,说明了自己只是暂理,等桓公长大了,好把国君的位置还给他。可是隐公这个人,不...
他死于一场宫廷伏击,死的时候三十八岁,五个儿子受到连累也被杀。他的二弟登上帝位,追封他为息王,谥号隐,以礼改葬。葬礼当天,皇帝在长安城的宜秋门哭得非常伤心。“隐拂不成曰隐,明不治国曰隐,怀情不尽曰隐”,“隐”是一个褒贬较为中肯的谥号,包含了皇帝对他的惋惜之情。虽然时过境迁,但是每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