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2021年至今落地了5套氢液化装备,国产氢液化器已经突破了1.5-5吨/天,单套大于5吨/天以上的装备正在研制突破中,在国内氢能驱动下,液氢氢液化器正处于示范井喷的阶段。 谢秀娟博士介绍,中科院理化所在1956年首次实现氢液化,1959年实现氦液化,依次突破包括膨胀剂、板翅式换热器等系列的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里程碑事...
谢秀娟,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荣获国家外专局“创新人才培训计划”、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荣誉会员、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和中科院理化所“巾帼风采奖”等个人奖项。相关研究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优秀奖、入选两院院...
不过,可喜的是,国内已经开始研制大型液氢球罐和民用液氢槽车;加上国家科技部已经连续三年发布液氢相关的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各地政府和企业也在积极结合当地资源推进液氢项目产业落地,谢秀娟预测到2035年国内将出现高压气氢储运、液氢储运和管道储运等多种氢气储运形式并存的局面。 演讲中,她重点介绍了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截止2020年12月,全国范围内省及直辖市级氢能产业规划超过30个, 地级市及区县级的氢能项目规划超过50个,氢能源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谢秀娟表示,当氢能大规模应用时,储氢密度是关键性经济指标之一。液氢储氢密度高、工作压力低、安全性好。在储运方面,液氢储...
2007年8月至今,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6年8月-2007年7月,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核能物理研究所低温实验室,作为博士后从事大型热声制冷液化天然气样机的研究工作。2006年5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获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6月毕业于武汉华中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近年...
( 7 ) 中科院人才计划专项, 主持,部委级,2011-06--2015-05 ( 8 ) 双声源法主动调制回热器热声效应的机理研究, 主持,国家级,2013-01--2016-12 ( 9 ) 警用便携式低频强声定向驱散技术与装备研发, 主持,国家级,2016-07--2019-06 ( 10 ) 液氦到超流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系统集成与调试, 主持,国家级,20...
在2021高工氢电年会上,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员/博导、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液氢项目首席科学家谢秀娟发表“碳中和下液氢关键技术装备与产业应用”的主题演讲时如是表示。 氢能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氢能是唯一同时用于交通、储能、发电、分布式冷热电联供和工业生产制造等领域的绿色能源,将为实现我国碳中和大战略起到重要作用...
中科院理化所长期致力于低温液氢技术与装备研发,并作为联合单位参与国家能源氢储运创新平台建设。在3月26日举办的国际氢能创新合作论坛上,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项目首席科学家谢秀娟博士作了《规模化氢液化储运发展与产业应用》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谢秀娟博士演讲全文:...
中科院谢秀娟:我国已研制出1.5吨/天液氢装备 氢能是机遇,液氢是未来!近日,由氢能观察主办的CHEC2021世纪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大会上,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谢秀娟向与会代表详细介绍了我国乃至全球在液氢领域关键技术与关键装备的发展情况。 2020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集意见稿),氢能被...
简历:2001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06年7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获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8月-2007年7月,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核能物理研究所低温实验室,博士后。2012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2016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低温工程与系统应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