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族危亡之时,许多人因战乱四处逃窜,此时,年仅20岁的谢冰莹凭着一腔热血和对民族振兴的殷切期望,不顾他人反对,毅然决然地参加了这次的选拔,在1926年冬天,谢冰莹成功地进入了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1927年女生队解散,谢冰莹先后入上海艺大、北平女...
历下亭是建于湖水中央的一个孤岛,风景特别清幽,四面环水,非乘船不能过去。谢冰莹想,“如果夏天荷花盛开的时候来游这里,一定别有一番风味”。当时的大明湖中的芦苇很多,可惜还没到雪白的时候,不能看到那一起一伏的白浪,这让谢冰莹感到“未免有点美中不足”。游完了历下亭,谢冰莹一行还曾登上北极阁,眺...
1935年,谢冰莹改名谢彬,再次赴日留学,于早稻田大学研究院攻读西洋文学。1936年,她因坚拒出迎溥仪访日而被日当局抓捕。国内柳亚子得此消息,立即发动多方营救,终于把谢冰莹保释出来。谢冰莹在狱中关了三个星期,遭受了严酷的脑刑、指刑、电刑等的摧残,落下了终生脑袋痛的毛病。这在她的作品《在Ri本狱中》有...
父亲既无奈又心疼,望着谢冰莹房间门上的铁锁,长叹了一口气,对谢冰莹说:“岗妹子,父亲是十分同情你的。我看不然这样,你先到萧家去,然后再从萧家跑出去!” 谢冰莹觉得父亲的这个主意怕是唯一的出路了,于是她点头答应了。 其实,谢冰莹从踏上花轿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没有退路了。盖上红盖头,拜完天地,谢冰莹一直想要趁...
在轰轰烈烈的1927年大革命时期,谢冰莹的名字和她的《从军日记》,在武汉、全国,甚至世界的许多地方,都曾享有盛誉。60多年过去了,这位老兵还被一些健在的老人怀念着。一 谢冰莹原名鸣冈,字凤宝,又名谢彬,1906年农历9月5日出生在湖南新化县大同镇谢铎山村(现属冷水江市)的一个书香人家。父亲是前清举人,...
她就是谢冰莹。谢冰莹(1906-2000)说起谢冰莹这个名字,人们很容易想起另一位著名作家谢婉莹(冰心),虽然名字很接近,但是两人的写作风格大相径庭。1906年,谢冰莹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一个书香门第。她的母亲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她教谢冰莹读《女儿经》、《二十四孝》、《教女遗规》等书,希望将她培养成一个...
谢冰莹生平简介 谢冰莹于1906年9月5日出生于湖南新化,原名叫做谢鸣岗,字风宝。小的时候就熟读四书五经,后来考上了湖南第一女子师范,没有毕业就参加了革命。1926年她又考上了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也就是黄埔军校的前身。经过短期训练就到了前线参加战斗,在战斗中写下了《从军日记》。 谢冰莹在1931年去了日本留学,...
就这样,谢冰莹开始了她人生中的第一次"逃婚"。她借口回学校补考,悄悄离开了家。然而,她的计划很快被识破,被强行带回家中。不甘心的谢冰莹又策划了第二次、第三次逃婚,但都以失败告终。最终,在家人的严密监视下,谢冰莹被迫坐上了花轿。然而,倔强的她并没有就此认命。在新婚之夜,她与"丈夫"萧明展开了一...
关于这段感情,谢冰莹是这样说的:往事如烟,我与符号温馨的一切都已过去。我们当时相亲相爱,是历史和命运将我们分开。晚年的谢冰莹更加思念故乡,在《还乡梦》的结尾写道:这究竟是梦还是现实呢?也许是一个真实的梦。不管它是梦还是现实,我都愿意回去,永远投在故乡的怀抱,嗅着泥土的芬芳。可爱的故乡呀,我永远...
谢冰莹原名鸣岗,字凤宝,1906年10月22日生于湖南省新化县古梅山腹地谢铎山(今冷水江市铎山镇龙潭村)一书香门第。蕴梅山人倔强、坚韧特质基因,受举人出身、从事教育工作的父亲谢玉芝和三个哥哥进步思想的熏陶,她从小雅称“岗猛子”的刚毅性格便具叛逆色彩,自发地反对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封建礼教:拒绝缠足,保护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