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草花的花语是“忘却一切不愉快的事”,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文化蕴含在其中,所以萱草也常常被文人墨客所传唱,最古老的当数篇首提到的《诗经》中的描写。西汉时期,出使西域被匈奴扣留19年的苏武在诗中这样写到:“亲人随风散,沥滴如流星,愿得萱草枝,以解饥渴情”。借用萱草聊解对故土和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到...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指的是到哪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后庭院”,父母的养育之恩,用什么都不能回报。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此句出自《诗经·卫风·伯兮》。作品原文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
1《诗经·卫风·伯兮》描写一位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她吟唱道:“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哪里能得到谖草,栽种在北檐之下)?”谖草即萱草,传说面对萱草可以忘忧,故又名忘忧草。民间还有一传说:妇女怀孕时,在胸前插上一枝萱草花就会生男孩,故萱草又名宜男草。萱草俗名黄花菜。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萱花作为观赏植物“无...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此句出自《诗经·卫风·伯兮》。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指的是我到哪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后庭院”(原文中思念的对象是出征在外的夫君[1])。中文名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出自《诗经·卫风·伯兮》树:动词,种植背:指庭院背阴处延伸谖草(黄花菜),还有一个好听诗意的名字:萱草,又名忘忧草。关于它...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这句诗出自《诗经·卫风·伯兮》。下面是对这句诗的详细解析: 注释 焉得:意为哪里能够得到。 谖(xuān)草:即萱草,又称黄花菜、忘忧草,古人认为其有忘却忧愁的功效。 言:此处为语助词,无实义。 树:动词,种植。 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背:庭院北面,此处泛指后庭院。 翻译 我...
《卫风·伯兮》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写妻子思念丈夫远行出征的诗。全诗四章,每章四句,全以思妇的口吻来叙事抒情。此诗紧扣一个“思”字,思妇先由夸夫转而引起思夫,又由思夫而无心梳妆到头痛,进而由头痛到患心病,从而...
📖诗经 国风·卫风·伯兮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植物简介 谖草:即萱草,百合科,萱草属植物。原产于中国南部地区,其花色艳丽,花姿优美,可供观赏。黄花菜是代表性种类,为中国传统蔬菜之一,含铁量高,对补血止血有奇效,可作为妇女补血佳品。
这是出自《诗经·卫风·伯兮》中最后两句,整首诗讲的是妻子对远征丈夫的思念。春秋时期,卫国的第15任国君卫宣公讨伐郑国,军队出征久不归家,家中妻子十分忧虑,文中的“伯”指的是家中兄弟最年长者,在当时女子也可以叫她的丈夫为“伯”、“叔”。整句诗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
xuān)草:萱草,忘忧草,俗称黄花菜。背:屋子北面。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出自先秦诗经·国风·卫风的《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