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双关是汉语的一种修辞手法,即利用字音相同、相近而字义不同的条件形成双关,构成双重语义。具体实现音同、音近而义异的字叫谐音字,如“万‘柿’如意”形成谐音双关,“柿”是谐音字,意思为“事”。谐音双关能让词句的表达生动有趣,让人们产生语音联想和与此相关的语义联想,激发跳跃性思维。谐音双关早在...
谐音双关20个成语 1. 一明(鸣)惊人 -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解释: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近义词:一举成名、一步登天、名震一时 - 反义词:臭名远扬、默默无闻、屡试不第 - 造句:嘿,你可别...
常用的谐音双关类歇后语 常用的谐音双关类歇后语 谐音双关类歇后语是中国传统的口头表达形式之一,其特点是利用音调和语言的语音特点为文字赋予新的语义,形成诙谐幽默的效果。以下是常用的谐音双关类歇后语:1.着了道的:“跳梁小丑”。解释:形容表演欠缺真功夫的人,源于古今戏曲中的丑角角色常有穿着夸张的跳梁表演的...
谐音双关是汉语的一种修辞手法,即利用字音相同、相近而字义不同的条件形成双关,构成双重语义。具体实现音同、音近而义异的字叫谐音字,如“万‘柿’如意”形成谐音双关,“柿”是谐音字,意思为“事”。谐音双关能让词句的表达生动有趣,让人们产生语音联想和与此相关的语义...
解析 \\sqrt 双关语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在古汉语中的双关一般表现为谐音双关。所谓谐音双关,是指利用一个词音同或音近而兼顾两种不同事物,言此指彼的修辞手法。谐音双关是民歌极喜运用的方法,最早见于《诗经》,并大多与比、兴兼用。反馈 收藏
3.诗意,失忆 4.实意,十亿 5.十字,识字 6.世子,士子 7.绵阳,绵羊 8.猴子,瘊子 9.星星,猩猩 10.肌肉,鸡肉 11.东营,东瀛 12.保健,宝剑 13.攻击,公鸡 14.悲剧,杯具 15.北麓,北路 16.工夫,功夫 17.投诉,投宿 18.技术,计数,记述 19.基数,奇数 20.记忆,技艺,计议 21.时期...
想要用好谐音双关,得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寻找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比如“枣”和“早”,“瓶”与“平”,这些自然存在的语音关联能快速引发联想。二是结合具体场景或语境,让双关含义自然浮现。比如朋友考试前送橙子,说“祝你‘橙’功”,既符合祝福场景,又利用“橙”与“成”的谐音传递鼓励。 但使用谐音双关也...
利用“星星”和“闪闪发光”的谐音双关,形象地描绘了她明亮的眼神。5.这个孩子真是个“小天使”,总是“天真无邪”。通过“小天使”和“天真无邪”的谐音双关,生动地表达了孩子天真无邪的性格特点。6.他的笑容就像“阳光”一样“温暖人心”。利用“阳光”和“温暖人心”的谐音双关,形象地描绘了他温暖的笑容。7...
谐音双关即利用词语的同音或近音条件构成的双关,例如:\x0d(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x0d(2)外边树梢头的蝉儿却在枝头唱高调:“要死哟!要死哟!”(茅盾《雷雨前》)\x0d例(1)利用“晴”“情”同音构成双关,例(2)利用音近表面摹拟蝉儿的叫...
诗人借助谐音的手法,暗示出女主人公相思无望的痛苦,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李商隐诗意蕴隐曲朦胧的特点。谐音双关的艺术手法在词中也常运用。试看温庭筠的《新添声杨柳枝》词: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这首乐府词充满了民歌风味。首句的“烛”谐“嘱”。井底点灯,言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