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阻纳质 [ jiàn zǔ nà zhì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 jiàn zǔ nà zhì ] 阻止交纳人质的行为。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百科释义 报错 谏阻纳质,出自于三国演义,规劝阻止错误的行为,采纳有益的真心实话。 查看百科 注:百科释义来自于百度百科,由网友...
出自于《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柴桑口卧龙吊孝,耒阳县凤雏理事",诸葛亮祭周瑜文:"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 据《三国志》记载,建安七年(202年),曹操向孙权索要人质,周瑜通过进谏的方式规劝孙权,阻止了他向曹操势力交纳人质的行为,粉碎了曹操挟制江东的企图 。
谏阻纳质 典故 古代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谏阻贡献的典故,其中最为著名的应该是李时中的“以谏阻纳质”。这个故事发生在南朝宋时期,当时南朝宋的皇帝是刘子业。刘子业在位期间,任用了大臣杜预为吏部尚书,负责官员的选拔和管理。 刘子业当时欲任命一个名叫李时中的人为宰相,他认为李时中是个非常聪明能干的人,完全具备担任...
进谏受阻,采纳质疑的东西。指偏听偏信。
建安七年(202年),曹操责权送质,周瑜谏阻纳质,粉碎了曹操挟制江东的企图。建安十三年 (208年),曹军兵临江东,周瑜为孙权析曹操兵行四患,力主抗曹[22],后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大败曹操。
出自于《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柴桑口卧龙吊孝,耒阳县凤雏理事",诸葛亮祭周瑜文:"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 据《三国志》记载,建安七年(202年),曹操向孙权索要人质,周瑜通过进谏的方式规劝孙权,阻止了他向曹操势力交纳人质的行为,粉碎了曹操挟制江东的企图 。
出自于《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柴桑口卧龙吊孝,耒阳县凤雏理事",诸葛亮祭周瑜文:"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 据《三国志》记载,建安七年(202年),曹操向孙权索要人质,周瑜通过进谏的方式规劝孙权,阻止了他向曹操势力交纳人质的行为,粉碎了曹操挟制江东的企图 。
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祭奠周瑜的时候,把周瑜阻止孙权向曹操交纳人质这一事件作为他一生中的几个典型事迹之一:“吊君气概,谏阻纳质,始不垂翅,终能奋翼”。释义 阻止交纳人质的行为。谏:[jiàn]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改正错误。阻: [zǔ]阻止。纳质: [nà zhì]送纳人质。出自《后汉书.和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