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胃承气汤,源自《伤寒论》,是一剂经典的中医疗方。它由大黄、甘草和芒硝三味药材组成,主要用于治疗阳明病,即胃肠燥热证。以下是该方剂的详细介绍:🌿 组成: 大黄:去皮并经过清酒洗涤,用量为四两(约12克)。 甘草:炙后使用,用量为二两(约6克)。 芒硝:用量为半升(约12克)。🍲 煎服方法: 将药材与水共...
厥逆咽中干,烦躁,阳明内结,谵语,烦乱,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以承气汤微溏,则止其谵语,故知病可愈。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 太阳病未解...
伤寒论经方调胃承气汤倪师解读#倪海厦老师讲中医 #传承中医文化 #中医养生 #伤寒论 - 牛牛健康养生于20230213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813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调胃承气汤医方解释 功能:胃实缓攻 出典:伤寒论 组成:大黄(酒浸)(检核-85-2,86-1)、芒硝、甘草。(3) 主治:(1)治伤寒阳明证,不恶寒反恶热,口渴,便閟,谵语,腹满,中焦燥实。 (伤寒,阳明篇。) (2)及伤寒吐后腹胀满者[1]。(伤寒,阳明篇。)...
方解:大承气汤承君火与金土二府之热,其亢害之热已极,治宜急下而大下。小承气汤承胃中之热,其热未极,治宜轻下而缓下,以无土燥水涸火恣金刑、化源欲绝之悍气,不需上承君火,故去芒硝之阴寒,恐损心阳而伤脾胃,所以大黄同煮,不用酒洗...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 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 去硝名为小承气,缓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方解 大黄泻实 芒硝软坚 厚朴除满 枳实消痞🌈功效 峻下热结🌈主治 阳明腑实证,热实互结于胃肠🌈辨证 ...
此平日胃热阳实之人,荣卫的表病不解,脏腑的里气偏郁,腑热自现本气之病。若由蒸蒸发热,肠胃津液灼干,肠胃有了燥屎,便成潮热谵语、腹满痛拒按之大承气汤下证。如成下证,则病重矣。必须于胃热未曾全实,但蒸蒸汗出发热之时,用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平胃热,炙草养中气也。曰调胃者,调和胃气,不取攻下,...
调胃承气汤大黄炙草芒硝 恶寒发热之荣卫表病,已经三日,已经发汗,却汗发不透澈,而发热更加,蒸蒸然手足出汗,脉现实大之象。此平日胃热阳实之人。荣卫的表病不解,脏腑的里气偏郁,腑热自现本气之病。 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如当调胃承气汤证时,不予调胃清热,则胃热愈实,便成燥屎、腹痛拒按、潮热、...
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 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 【来源】东汉·张仲景《伤寒论》 【组成】 大承气汤:生大黄12g,厚朴24g,枳实12g,芒硝9g。 小承气汤:生大黄12g,厚朴6g,枳实9g。 调胃承气汤:大黄12g,炙甘草6g,芒硝9g. 【方解】 大承气汤,为古代急用方,有峻下热结之功。 小...
调胃承气汤方: 大黄56g、芒硝60g、甘草28g(炙)(剂量来自本能论一书,实际使用在执业中医师指导下) 配伍: 结肠中干燥,大肠蠕动极缓。免疫清除异己排便更加困难,所以用调胃承气汤,调和胃气。承气即平衡胃肠功能,利导免疫清除异己排便。病理物质从大便排除,而热退身和神清而病愈。承气者,平和胃肠功能也。怎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