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帝内经》的春天起居调摄法 “四时调摄”最早最完整的来源应属《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后世养生书多参考此。 我们看一下,春天的养生之道: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與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
具体方法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可分为节制法、疏泄法、转移法和情志制约等情志调摄方法。 (一)节制法 所调节制法就是调和、节制情感,防止七情过极,达到心理平衡。重视精神修养,首先要节制自己的感情才能维护心理的协调平衡。 1.遇事戒怒 “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它是导致情志致病的主要因素,对人体健康...
“养生之道,莫过精神调摄、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医学典籍,它包含了许多关于养生的智慧。其中一句名言便是“养生之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养生的最高境界在于精神的调节、日常生活的规律以及饮食的节制。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很多人的...
夏至与心气相通,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适当的运动出汗有利于体内代谢废物的排泄,符合时节养生需要。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宜,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保持全身微微出汗即可。 剧烈运动容易...
秋季如何调摄养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王庆甫 立秋标志着秋天的开始,季节将要发生由夏季的暑热向冬季的寒冷转变。秋季既有热湿的初秋,又有寒燥的秋末,中医就把一年分五为五季,即春、夏、长夏、秋、冬。长夏位于夏末秋初,涵盖了小暑、大暑、立秋、处暑四个节气。长夏阳光充足,...
现笔者即简要介绍下遗精的中医养生与调摄。 1.各家学说论遗精 遗精,在古文献中称为“精自下”、“失精”或“尿精”等,且有生理和病理之分。中医学对遗精的认识,应首推《黄帝内经》:“怵惕思虑者则伤神,神伤则恐惧,流淫而不止,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骨酸痿厥,精时自下。”此论断明确提出遗精与情志内伤...
养生调摄,指中华道家在日常生活之所奉行的修身之道,包括立身处世、四时调摄、茶汤饮食、房事宜忌、情志调节等等内容。如南齐陶弘景所撰《养性延命录.御女损益篇第六》中,论及房事宜忌说:“道以精为宝,施之则生人,留之则生身。生身则求度在仙位,生人则功遂而身退。功遂而身退则陷欲以为剧,何况妄施...
《千金方》之调摄养生之道 孙思邈(约公元·581~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人,善谈老庄,有“孙真人”之称,是隋唐时代著名中医药学家,致力于研究岐黄之术,医术高超,曾应诏入皇宫为唐太宗的皇后诊治。其一生研读医经,“白首之年,未尝释卷”,系统总结了唐以前之医学成就,并融汇自身临床实践,著有《备急...
彭祖长寿秘法 四时调摄 四时调摄: 春季养身重在养肝。 一是吐纳养肝;早晨起床,“东面平坐,叩齿三通,闭气九息”,深呼吸九次,吞气咽下。“以补虚受损,以享青龙之荣” 二是用“六字诀”行气法中嘘法养肝:以鼻缓慢吸进清气,吟念“嘘”字吐出浊气。肝病用大嘘三十遍,以目睁起,以出肝邪气,去肝家邪热,数嘘...
综合调摄 杂合以养 中医养生方法丰富多样,各有所长,养生应该落实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根据具体的情况不拘一功一法,从起居、动静、药食、针灸、推拿按摩等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进行生实践活动,中医养生学称之为“杂合以养”。 保养正气是养生的一大重点,对保养正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