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论 王夫之著 清朝史评 《读通鉴论》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史学家王夫之晚年的历史评论性著作。王夫之1619—1692,字西农,号姜斋,又因晚年长期居于湘西蒸左石船山,故称船山,湖南衡阳人。王夫之自幼从学于父兄,聪敏好学,博览群书,十四岁即考入衡...展开∨...
奸人被发,而诬发奸者以罪,其罪不贳:两俱有奸,而因人之发,还相为发,则后发者之罪,姑置勿论,而先发之奸,罪在不贳;诚彼之有奸也,奚不早声其罪以论奏之,而待己慝已彰,乃相反噬乎? 京兆尹崔日知贪墨不法,御史李杰纠之,日知反搆杰罪。勿论杰罪之有无也,杰不可以日知之言而坐,日知不可以讦杰而...
《读通鉴论》是王夫之晚年所著的一部史论著作,他对《资治通鉴》所载史实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评论。以下是《读通鉴论》中某一段的原文及翻译示例: 原文: “秦以暴虐亡,而汉兴;汉以宽仁兴,而亦以宽仁衰。后世言治者,多称汉文帝、景帝之恭俭仁厚,以为盛治之轨;然汉室之乱,实自此始。何也?盖宽仁有余,而明...
全书30卷,包括秦1卷,西汉4卷,东汉4卷,三国1卷,晋4卷,宋、齐、梁、陈、隋各1卷,唐8卷,五代3卷,另附《叙论》四篇为“卷末”,约六十余万字。《读通鉴论》每卷之中,以朝代为别,每代之中,以帝王之号为别;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王夫之从69岁开始执笔,“贫无书籍纸笔,多假之故人门生,书成因以授之...
本作品《读通鉴论》由王夫之著作 目录89章 书封页共89章 卷一 秦始皇 卷一 二世 卷二 汉高帝 卷二 惠帝 卷二 文帝 卷三 景帝 卷三 武帝 卷四 汉昭帝 卷四 宣帝 卷四 元帝 卷五 成帝 卷五 哀帝 卷五 平帝 卷五 王莽 卷六 后汉更始 卷六 光武 卷七 明帝 卷七 章帝 卷七 和帝 卷七 宏帝殇帝...
作品简介:《读通鉴论》是清代王夫之所著的一部史论。王毕其一生心血,从69岁开始动笔写作在其逝世前才完成。借引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载史实系统地评论自秦至五代之间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分析历代成败兴亡,盛衰得失,臧否人物,总结经验引古鉴今探求历史发展进化规律,寻求中国复兴的大道。全书约60余万字,分为50卷,每...
《读通鉴论》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王夫之的一部史论名著,以司马光《资治通鉴》所载史实为据,系统地评论自秦至五代的封建社会历史,分析历代成败兴亡,盛衰得失,臧否人物,引古鉴今,探求历史发展进化规律。全书议论纵横,新见迭出堪称传统史论中最系统最精彩的杰作,同时全面反映了王夫之的历史观和政治思想倾向。
番茄小说提供读通鉴论完整版在线免费阅读,精彩小说尽在番茄小说网。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源远流长,具有高度原创性、独创性和文学性。早期的思想形态极具特点,宗教神学、中医典籍...
两端争胜(1),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2)。郡县之制(3),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天之使人必有君也,莫之为而为之。故其始也,各推其德之长人、功之及人者而奉之,因而尤有所推以为天子。人非不欲自贵,而必有奉以为尊,人之公也。安于其位者习...
《读通鉴论》是王夫之晚年的重要作品,这一时期作者的思想观点更趋成熟深刻,他以《资治通鉴》为基础,对历史上的成败得失进行了反思和总结,撰成三十卷的史论巨著。该书可谓作者一生思考的最后成果。对于史书,王夫之认为“得可资,失亦可资也;同可资,异亦可资也。故治之所资,惟在一心,而史特其鉴也”。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