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大团队开发的机器人面向下肢肌力下降的早期患者。这些患者通常还能独立行走,但需要监测以防止因潜在跌倒而导致病情恶化。必要时,该机器人还可以充当拐杖,为使用者提供支撑。当前,已有一些下肢康复机器人能够辅助下肢肌力轻度减退的人行走,如麻省理工学院团队研发的智能拐杖机器人系统SmartCane,以及以色列学者肖瓦尔...
宝子们,快瞅瞅 CES 2025 上这些惊艳的情感陪伴机器人!首当其冲的是萌友智能的 Ropet,活脱脱一个 Furby 和 Tamagotchi 的梦幻联动。它那双萌萌的大眼睛仿佛能看穿你的心思,不仅能精准捕捉人类动作、情绪,还能跟着互动 “吱吱” 叫,抚摸、表情变化都逃不过它的 “法眼”,连房间里谁是谁都门儿清,3 月就计...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装备司司长王卫明在北京表示,自2016年以来,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数量一直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王卫明说,在中国,每1万名工人拥有246个机器人,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但大多数机器人是用西方开发的技术制造的,有时无法应对中国的挑战性环境。 因此,中国迫切需要更强大的机器人技术来解决出生率下降和...
CSAIL的主管Daniela Rus说:“这项结合了脑电图和肌电图反馈的工作,使自然的人-机交互作用在更广泛的应用中成为可能,比我们以前仅使用脑电图反馈所能做的还要多。” “通过包括肌肉反馈,我们可以用手势在空间上指挥机器人,有更多的细微差别和特异性。” 该研究小组表示,他们可以设想该系统对老年人和有语言障碍或行...
通过声波或脑电波影响人的感官感觉,看似是虚无缥缈的事情,但是MIT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读心机器人”却可以利用获取的脑电波和手势信息而猜测你的需求。 通常情况下,让机器人做事并不容易,科学家们必须将简洁、直观的人类语言转换成严谨且明确的编程语言才能让机器人‘懂’的如何去做事。 他们是如何做到用这样直观的方...
10月30日,上海,女工程师在测试带有人脸表情识别功能的服务机器人。南都记者 谭庆驹 摄 会“读心”的机器人。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内,8台诺亞医院物流配送机器人,已在这里工作了20多天。这些语音甜糯,会开门和自己乘坐电梯,能扛300公斤重物健步前进的机器人,一年能跑出一条京广线。同时,它正在努力地追赶医院护...
为了让操作人员和机器人之间实现类似“读心术”的沟通,研究人员让操作人员佩戴了一种所谓EEG的“帽子”,它能够详细捕捉脑部活动的信息。这样,机器人可以快速接收到来自操作人员的脑部活动信息,并且改变目前的操作动作。这并不是科学家们第一次尝试使用脑电波控制机器人。比如今年的CES上,来自日产公司智能移动实验室...
1. 介绍 Q20 读心机器人Q20 读心机器人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设备,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分析人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这款机器人由一支由心理学专家和技术专家组成的团队开发而成,其具备高度敏感性和准确性,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和性格特征。2....
235 (2002) 10. Cowen, A., Sauter, D., Tracy, J. L. & Keltner, D. Psychol. Sci. Publ. Interest 20, 69–90 (2019). 原文以 Why faces don’t always tell the truth about feelings 为标题发表在 2020 年 2 月 26 日的《自然》新闻特写上。 原标题:机器人看脸读“心”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