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法印”(诸行无常..律部里面的出处: 部派佛教上座部《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诸行皆无常,诸法悉无我,寂静即涅盘,是名三法印。 ” 《杂阿含经》卷十(二六二经)“诸比丘语阐陀言。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
佛告海龙王:有四殊胜法。若有受持、读诵,解了其义,用功虽少,获福甚多,即与读诵八万四千法藏,功德无异。云何为四?所谓念诵“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龙王当知!是谓四殊胜法。菩萨摩诃萨无尽法智,早证无生,速至圆寂。是故汝等,常应念诵。——《佛为海龙王说法...
佛家语。指万物 变化多端 。 比喻 人生无常 成语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诸行无常,是生是灭,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116《原觉开示录》--什么是三法印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我先讲“诸行无常”。什么叫诸行呢?“诸”就是众多的意思,“行”就是运动、运行的意思。万事万物都是运动着的,比如身体内部有血液循环运动,身体的四肢也可以运动,事业的发展,花草树木的生长,宇宙星球的运转,可以说世间的万事万物几乎没有静止不...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诸行无常,是生是灭,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详解 一切诸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这三者在《阿含经》中随处可见。明确将这三法联合起来印证 佛真实法义的菩萨论著始于《大智度论》:“通达无碍”者,得佛法印故,通达无碍;如得王印,则无所留难。问曰:何等是...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诸行无常,是生是灭,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语法: 诸行无常作谓语、定语;用于书 诸行无常造句 1、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2、无常关乎空性,通常人们对于无常的错误初步?理解:这个茶杯曾经存在,但它终将不存在。我们应该把诸行无常和佛教另一个法印结合...
诸行无常指万物变化多端,比喻人生无常。基本信息:【解释】佛家语。指万物变化多端。比喻人生无常。【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诸行无常,是生是灭,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详解:一切诸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这三者在《阿含经》中随处可见。明确将这三法联合起来印证佛真实法...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没有任何事物能保持长久不变,如果众生觉得痛苦,就是因为不懂无常,错以为事物有恒,人生如果不能认识“无常”“无我”的道理,而是执着于“有常”“有我”,就是自寻烦恼,也是痛苦的原因。这三句话是佛教追求的最高解脱,是一种根本消灭了苦果苦因,摆脱了生死...
比喻人生无常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诸行无常,是生是灭,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成语用法:可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感情色彩:中性成语诸行无常的例句:1、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2、祗园精舍之钟声,奏诸行无常之响; 沙罗双树之花色,表盛者必...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诸行无常,是生是灭,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成语用法:可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诸行无常的例句: 1、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 2、祗园精舍之钟声,奏诸行无常之响; 沙罗双树之花色,表盛者必衰之兆。 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