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才华是注定会被发现的,而他的结局,也仿佛从他迈出草庐的第一步开始,就已被这八个字牢牢锁住。图片来源于网络 “得其主”是水镜先生对诸葛亮最大程度的肯定,刘备身上确有一种独特的品质:诚心实意,礼贤下士。诸葛亮隐居隆中时,早已因“卧龙”之名被世人所知,才华横溢的他又岂会轻易选择效忠?但...
这番话句句说到刘备的心坎里。他激动地站起身来,紧紧握住诸葛亮的手,说道:“先生真乃神人也!得先生相助,如鱼得水,何愁大业不成!”可是就在诸葛亮决定出山,辅佐刘备之际,远在颍川的水镜先生却发出了意味深长地感叹:“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所啊!”原来水镜先生早已洞悉天机,他深知乱世之中,英雄豪...
故而,在诸葛亮的精心筹划之下,蜀汉能与曹魏、孙吴两国长期抗衡,无疑是一个卓越的功绩。诸葛亮作为此等辉煌成就的缔造者,即便最终未能取得完满的结局,他卓越的智谋与无私的奉献,已然彰显出他作为一代名相的辉煌风采,足以令先主刘备感到欣慰与骄傲。
而就在诸葛亮即将离开隆中,踏上辅佐刘备的征途时,他的老师水镜先生(司马徽)却站在山巅,望着远去的弟子,不禁仰天大笑,口中喃喃自语:“虽得其主,未得其时。”这8个字,如同一道神秘的预言,悄然悬挂在诸葛亮的头顶之上。虽得其主 “虽得其主”,是对刘备这位仁德之君的肯定,刘备自黄巾之乱起,便以平...
君臣二人同心创建的蜀汉政权二世而亡,诸葛亮的结局绝对谈不上圆满。而这样的结局,在两人尚未见面时,便已通过水镜先生之口得以揭示。水镜先生一语成谶 水镜先生,本名司马徽,字德操,颍川人氏,生年不详。为人清高脱俗,学识广博,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能力,受到当时士族的敬重。公元198年,曹操尚未开启南下夺取...
诸葛亮靠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了考试,水镜先生为他感到高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对诸葛亮的赞美与表扬,原义指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3)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结合“水镜先生是天下名士,谁不尊敬?现在见诸葛亮这样辱骂他”可知,水镜先生“气得浑身打战”是...
诸葛亮出山之际,曹操痛失智囊郭嘉,此二人皆为当世奇才。郭嘉之逝,曹操失臂膀;诸葛亮之至,刘备添羽翼。此消彼长间,刘备之势渐盛,天平悄然倾斜于刘皇叔。邺城闻讯,水镜先生正采药郊外,闻报后,他仰天大笑,言:“遇主非时,可惜!”众人不解其深意,皆问其故。水镜先生静默不语,眼神深邃。他心中所思,非...
刘备放下身段,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段也成为了流传千世的佳话。水镜先生对诸葛亮也从来都是赞不绝口,把诸葛亮比作旧时的管仲乐毅。但是在诸葛亮出山时,他却留了这样一句话:虽得其主,不得其时。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为什么说,诸葛亮跟随刘备是最合适不过的呢?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当时权势最大的...
水镜先生说孔明不得其时,原因就在于刘备的起点太低了!相比于曹操和孙权,刘备的实力太弱了,即便是有诸葛亮这等大才相助,刘备也最多在天下占据一席之地,但是要想有席卷天下之势,非常难!因为刘备的起点太低,中途但凡有一点失误,就难成大业。而是曹操和孙权那种家大业大的势力,他们中途就算有大败,也是可以...
水镜先生看出刘备心怀大志,便与他促膝长谈,整整一个晚上,他分析了当前的天下大势,并指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接着,水镜先生向刘备推荐了两个人才:“我有一位弟子,名叫诸葛亮,人称卧龙;还有一位叫庞统,人称凤雏。这两人若能辅佐你,何愁大事不成?”刘备听罢,心中大喜,连忙向水镜先生询问这两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