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三国时期,曹魏国力最强,孙吴次之,而蜀汉最为弱小。当刘备病卒于白帝城(今重庆奉节县东)时,他留给诸葛亮的是内外交困...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二 故事背景223年,刘备病死于白帝城,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此时蜀汉伐吴惨败,元气大伤。诸葛亮施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同时...
亍是诸葛亮毅然决定出征讨伐曹魏。经过一番准备,亍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三月率军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可是后主刋禅庸愚懦弱,胸无大志,近佞进贤,难以守城。这是诸葛亮最为忧虑的。为了开导刋禅,布置朝政,表明心意,激励众志,所以写了这个表。这篇《出师表》是他出师前向刋禅上的奏书...
诸葛亮的名篇《出师表》被誉为“千秋第一文”,有人就说“读《出师表》而不泣者,其人必不忠”。此作也成了书法史上很多名家热衷抄写的题材,比如苏轼、赵孟睥董其昌等。据统计,从西晋以来,留存至今的《出师表》题材书法多达2000余卷。而这之中,距今年代最早、书法水平最精妙的,当属唐代大家李邕的残卷手稿了...
曾有人说,读李密《陈情表》不哭的人,便是不孝,读诸葛亮《出师表》不哭的人,则为不忠。孔明自出山以来,尽心竭力辅佐刘备,助其三分天下得其一,成就帝业。刘备驾崩后,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辅保刘禅。北伐之前,他就像父亲一般,写下了这篇《出师表》,谆谆教诲,令人感动。唐代以来的书家,热衷于抄写四部...
诸葛亮与姜子牙、张良并称为“千古三大明相”,也是在拥有权势后依然忠义辅佐幼主的高尚之士。《出师表》一文象征着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陆游感叹“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这一名篇流传极广,被无数人默记和书写,诸如苏轼、米芾、赵子昂、文徴明、董其昌,都不止一次写过它。而目前已知最早、...
诸葛亮《出师表》拼音版 一生奉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代忠臣,最终还是无能为力。#出师表 #诸葛亮 #三国 - 古文之家于20230605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364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第103章“前出师表”诸葛亮是三国时蜀国的丞相,他当政的时候,曾多次主持北伐,以图恢复汉室河山。公元227年,诸葛亮在汉中集结军马,准备北伐。临行前,他向后主刘禅上了一份奏章,就是这篇《前出师表》。诸葛亮在文中告诫刘禅要广开言路,近贤臣远小人,以“收复汉室,还于旧都”,表达了自己忠于汉室、心怀...
《出师表》全文共八段,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开篇即点明当前形势的危急,接着从内外两个方面提出治国方针,即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然后,诸葛亮推荐了一批贤能之士,并强调了自己与先帝的深厚情谊以及接受遗命的决心。接下来,诸葛亮阐述了自己北伐的计划和决心,并表示愿意承担一...